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弓佩玉)“頔”“煊”犇”燚”翀”祎”喆”滢”等等生僻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90后、00后的名字中,不仅让初次见到的人不知其音,更在日常生活中惹出了不少麻烦事儿。
谈起名字中的生僻字对生活的影响,郭先生苦恼地说:我的名字里有个‘鋆’(jun)字,但很多种输入法都打不出这个字。”郭先生告诉记者,中考填报志愿时,学生信息全部通过机读卡读取,这就需要先在《姓名代码查询表》中找到相应的姓名代码,然后再进行填报。然而他却发现,读音为“jun”的姓名列表里并没有“鋆”字。只见备注中写到,如果查询不到相应的姓名代码,就统一用方框代替。从那以后,只要是打印出来的名单,鋆”字一般都显示为方框,后来班里同学就开玩笑地叫我‘郭口’。”
不仅如此,已经走出校园多年的郭先生,却因为这个“鋆”字,麻烦事儿不断。“我在订机票的时候,流程也会比别人多一步。”他苦恼地说,在网上订票时,由于名字中包含生僻字,输入的姓名需要以拼音代替。等到办理登机手续时,必须跟工作人员说明,在机票上补充姓名,并盖上业务章才可登机。此外,由于很多人不认识“鋆”字,在进行信息录入时,他就会提醒对方,使用五笔输入法打不出来,请使用全拼输入法,在输入相应的拼音后,第6页的第4个字就是。”
就在前不久,郭先生收到了一个从外地寄回临汾的包裹。当看到快递单时,却发现收件人一栏竟填写着“郭碧”。快递员告诉郭先生,由于他身份证上显示的姓名与收件人的姓名不一致,不可以签收。按照快递员的提示,郭先生又让寄件人把详细信息通过传真传送过来,才确认了自己的“身份”。
名字中的生僻字不仅难倒了快递员,更让老师们觉得才疏浅薄。“在新生入学前我拿到了一份学生名单,里面有个‘曌’字,我两眼一抹黑,完全没有见过啊。随后,我向办公室的其他语文老师询问。他们大部分都是高校汉语言专业毕业,可见到这个字时都摇了摇头,表示不太确定读音。后来查了字典才知道这个字读(zhao)。”某中学的高一班主任如是说,不仅读音把不准,有时候班里打印的成绩单、考场座次表以及体检名单等等,只要涉及人名的时候就有打不出来的生僻字,这时就需要他们手写,确实有些费事儿。”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南街派出所的一位户籍员,她告诉记者,在办理户口的过程中,市民不用担心生僻字无法上户等问题。遇到生僻字时,公安机关可以通过造字技术来解决市民的信息录入问题。但通过专门手段实现了户籍信息的录入、打印等问题,并不表示在其他部门和行业领域能够通行使用。
责任编辑:李甲
下一篇: 大槐树征集“根祖杯”海内外诗词大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