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7日,是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我国首个“扶贫日”,主要目的是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核心内容是学习身边榜样,宣传凡人善举,动员广泛参与,培育良好风尚。就在首个“扶贫日”前夕,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发文件,表彰了259个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和260名先进个人,临汾市扶贫协会秘书长郭振江榜上有名,他也前往太原,亲手从省长李小鹏的手中接过沉甸甸的获奖证书。记者也在他从太原返回临汾后,第一时间对他进行了采访。
郭振江现任山西省临汾市扶贫协会秘书长、临汾市鼓楼北资产管理委员会主任,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在连续七年义务奉献社会的扶贫工作中,他充分发挥自己放电影、擅摄影的专长和社会组织能力,用不懈的努力践行着“向贫困宣战”的正能量和美好愿景。先后获得临汾市“首届十大道德楷模”、“感动临汾十大人物”等荣誉,如今,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更是对他热心公益的肯定。
早在2007年,郭振江就加入临汾市扶贫协会,自掏腰包购置了一套数字电影放映机和奥拓小汽车用于公益事业。每年他按照“科技扶贫、文化下乡”公益活动精神,深入我市山区贫困县通过自己放映电影的方式,将一些农村致富的科教片宣传给农民。
2008年,郭振江担任了市扶贫协会秘书长,他积极参与组织工作,使协会不断发展壮大,当扶贫工作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他亲自驾车到延安老区、董存瑞家乡、雷锋纪念馆等地,一路义务放电影。当四川地震后,他更是两次驾车前往灾区,参与抢险救护和后期援建,利用电影设备放映国家抗震救灾的新闻,鼓舞受灾群众安定生活,他从四川回到临汾后还举办了“四川地震重建摄影展”。
2013年之前,临汾市扶贫协会和义工联合会的善款和运作资金,主要靠义工们自行捐助募集。
在实际的社会化模式工作中,面对众多的救助者对象,他们感觉到越来越力不从心。为创新社会扶贫管理模式,2013年10月,郭振江等人制定启动了以“一对一助学活动”为重点的践行目标,兼顾助困、助残、助老、失独家庭、留守失学儿童、特困老战士等,在运作机制上,完善细化了组织章程,面向社会、团体、个人募集资金,认真备案记录捐助对象和每笔款项的支出去向,每月及时在网站上公示,他们的行动在市民和网络中产生较大影响,并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各阶层志愿者。
在郭振江的带领下,2013年他们先后救助帮扶了30个贫困失学的农村家庭。2014年,他们通过各县扶贫局等渠道,在临汾市17个市(县、区)征集调查特困学生资料,掌握了300个学生家庭背景情况,初步制定一个学生到初中毕业,每年500元的费用,计划2015年再考察300个,总数达到600人,以后每年酌情增加人数的帮扶方案。
“一个人的能量虽然有限,但做公益并没有大小之分。”郭振江希望更多人能够加入到扶贫公益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面对荣誉,郭振江很淡定,他反复强调这个荣誉并不属于他,而是属于临汾市扶贫协会。
“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让奉献成为一道风景,共建一座扶贫济困的桥梁。”抬头看看天空,郭振江告诉记者,这不仅是临汾市扶贫协会的主要精神,也是他持之以恒的信念和愿望。(记者 卢凯 张蕴强)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搭建书画平台 弘扬传统文化
下一篇: 24名老知青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