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尧都区贾得乡贾得村村委大院里锣鼓喧天,一群年近古稀的老人胸前戴着大红花,迎面走来。瞬间,院落里热闹起来。
“我们当年也是在这样的锣鼓声中,也是戴着大红花来贾得村插队,可是一晃都50年过去了,当年的大姑娘、小伙子都已经成为爷爷奶奶的老头儿、老太太了……”今年70岁的老知青任竹叶感叹道。
这些老人是在50年前来到贾得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现在他们中最小的也65岁了。当年来这里插队的知识青年一共有49人,现在有一部分人卧病在家,还有几个人已经去世,当天到场的有24人,他们主要是来追忆当年意气风发、身怀梦想的那群青年人曾经奋斗过的历史。
“1964年7月,我刚初中毕业就响应号召报名来插队了。当时刚来村里的场面和今天一样,也是戴着大红花,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我们,那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任竹叶说,他们来了以后就被分在了各个生产队,每天和村民们一起吃、一起住、一起上地里干活……“因为大家都是城里的孩子,很多人没有抓过铁锹,一天下来手上就磨出了水泡,疼得直哭。”任竹叶回忆说,还是老队长的老伴儿找出土方子给大家敷的药。
老知青们来到自己当年插队时的知青点,倍感激动,有的和身边的人说这是当年自己的床铺位置,有的还说在那个地方还有自己在墙上写的字……一群古稀老人似乎和一群十几岁的孩子一般,他们回忆过去,对比现在,有些人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的知青点已经变成了残砖破瓦,他们亲手盖起的新房子,现在已破旧不堪……50年后,他们又来到当年自己奋斗的地方,50年前的知青生活骤然浮现于眼前,今天他们在有生之年有机会重回故土,重温那一段壮志凌云的年代,心潮澎湃。
亲情友情一起涌上心头,50年的巨大变化,让许多老知青发出了感叹。在老人们的言谈间,他们找回那时的影子和记忆,这里的地貌变了,人变了,再也不是那穿着补丁衣服、带着旧毡帽的邻家大叔,以前破旧的瓦房被一座座二层小楼所取代,村里的街道再也不是那泥泞的小土路,规划整齐的新农村建设、硬化的水泥马路、整齐的路灯……一个个场景再也不是插队时候的样子了,对比现在,大家盛赞如今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盛赞今天农民幸福美满的生活,感慨万千,意犹未尽。
临行,老知青代表还看望了今年81岁、当年的老队长吕小闷。老人虽然腰板已经不再挺拔,耳朵也背,可是提起当年的知青,他还记得他们,还能说起那群娃娃们在他们家生活的情景。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老人们又一次激昂放歌。当老知青和村民们一一话别时,一双双紧握的手像环环相扣的链条,正如当年全村老少欢送下乡知青回城时结成的那条感情链,扯不开、拉不断……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姚建
上一篇: 我市郭振江荣获“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
下一篇: 团市委向新华中学捐赠300本励志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