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王小庚)日前,记者在曲沃县晋文化研究会获悉,成立6年来,该会为挖掘、整理、传承、弘扬曲沃优秀的历史文化作出了贡献,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佳话。
首先,把办好会刊《晋文化研究》当作标识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到目前,已出刊24期,共刊载收录各种文体的文章300多篇、200余万字。与此同时,开展了晋文化普及读物和曲沃历史文化丛书的编撰工作,一方面组织力量,通过译注经典或编写通俗读本,让晋文化进入寻常百姓视野;一方面,相对于特定概念的晋文化(专指古代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文化),对广义的晋文化(指涵盖了曲沃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历史文化),则根据分类,列出专题,指定专人,分头挖掘和整理,以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系列丛书,向社会广泛发行。围绕晋国历史文化,会员们还创作了一批戏剧、影视作品。
其次,坚持将《晋文化研究》作为联系有关专家、全体会员和社会热心人士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展示曲沃厚重历史文化的窗口,作为以晋文化为重点的学术交流的平台和成果汇集的资料库,作为普及和弘扬优秀地域文化的园地。他们在界定研究时空、选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规划的基础上,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期《晋文化研究》的编辑工作;全体编辑人员呕心沥血、不惧辛劳,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从爱护刊物声誉的角度,编校好每一篇稿件。纵观这20多期《晋文化研究》,先后开设有“探索与争鸣”、“名人及其思想研究”、“寻迹钩沉”、“民间传说”等十多个栏目,抢救、挖掘、整理了一批珍贵、独特、价值较高的文化资源,为县委、县政府合理有序地整合利用这些资源提供了信息和依据。随着刊物影响力的提升,不少前来视察或考察工作的上级领导、周边县市的同仁以及心系家乡的游子纷纷提出索取,一些专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也将其作为地方文献资料予以收藏,刊物中登载的部分学术观点还被其他一些学术文章所引用,这对我们塑造曲沃文化品牌、提高曲沃的知名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开展了晋文化普及读物和曲沃历史文化丛书的编撰工作。经过缜密策划、精心实施,截至目前,已先后编撰出版了《史记·晋世家译注》《东周晋国志·晋世家助读》《晋都曲沃》《曲沃古史漫话》《晋文化论坛论文集》《话说高显》《高显人物》《东闫史话》《我的舅父彭真》《毋天玉曲沃琴书小段辑录》《杨庄风云》《晋都民间常用礼俗》《三晋人生礼仪》《景明龙岩园》《张公十二案》(弘扬清乾隆年间曲沃县令张坊公正断案、为民伸冤的传奇故事)等普及和专著十余部(册)。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与县文物中心通力合作,奋战近两年,在全市高质量、高水平、首批完成了大型地方典籍《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曲沃县卷》的编著任务,在传承和弘扬曲沃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巧借专家上水平。他们先是以晋文化研究会成立为契机,以举办“曲村—— —天马遗址发掘三十周年晋文化论坛”为纽带,同历史、考古界的一批专家学者建立了联系,特别是同省考古所、山西师大晋学研究室的一批专家、教授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为进一步实现高层专业人士和地方热心人士相结合,不断提高晋文化研究水平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他们自觉接受省、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的指导,主动领受省会和市会布置的任务,从而将以曲沃为主的晋文化研究置于全省、全市的大盘子中,他们还主动走出去,赴一些兄弟县市参观学习,并先后接待了翼城、安泽、侯马等地同行的来访。通过与外界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互赠资料,大大拓展了视野,提升了研究能力,也宣传推介了曲沃。
六年多来,他们在晋国文化、黄帝文化、村名传说、烟草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顾炎武及其学术思想、红色文化以及在民俗文化、廉政文化、姓氏文化、曹端及其学术思想等多个领域,也都有较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浮山县“四大抓手” 推进省级卫生县城创建
下一篇: “美丽襄汾”新人美术展圆满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