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周磊)今年,浮山县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协作、科学治理、重点突破、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原则,强化“四大抓手”,不断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净化城区卫生环境和交通秩序,增强人民城市意识和卫生意识,建立城市管理服务长效机制,有力推进了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全县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形象也得到极大提升。
一是抓宣传。全民参与是成功创建的基础。浮山县高规格召开千人动员大会,层层召开动员会,定期召开分析总结会,在县电视台开设专栏,对创建工作进展、先进人物、典型事件进行宣传报道,对居民的不文明行为和创建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的单位及时予以曝光并跟踪报道,在全县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该县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精心组织,围绕“3·24”结核病防治日、“5·31”世界无烟日、“职业卫生宣传周”和“6·17”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上半年共举办健康教育讲座351次,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388次,发放宣传材料60000余份,居民参加健康素养知识有奖问答300余份。
二是抓整治。今年以来,共出动车辆千余次,清理城乡垃圾20000余吨,清扫道路40余公里,重新铺设人行道10000余平方米,新购进高标准垃圾箱255个,新增压缩式垃圾车2辆,清理小广告1000余处,清理乱涂乱画368处,清理不规范牌匾213处,拆除违章建筑17处,治理店外经营和占道摆摊设点159处,并对县城16处建筑工地围挡2400米,对尧山路、文昌街绿化带安装护栏3200米,对县城主要路段的树木进行了补栽补植,对全县所有街道路灯进行了维修更换。
截至目前,全县下水管网覆盖率达85%,密闭清运率达95%,生活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85%,绿化覆盖率达60%,路灯亮灯率达90%,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街道脏乱差的现象,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树立了良好城市形象。
三是抓监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按片划分,责任到人,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加大了对公共场所服务单位的宣传和监督。
截至目前,共监督检查公共场所服务单位193户次,住宿业量化分级管理率100%;美容美发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均达55.48%;空气质量监测494项,合格率100%;公共用品用具消毒效果监测242件,合格率达98.8%;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97份,共立案查处4家,罚款2000元。为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统一建立了全县生活饮用水供水档案,为保障全县人民用水安全提供了依据。今年共出动车辆56台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共铺设监测哨点106个,检测水样174份,水质快速检测56份,通过检测,没有发现饮用水安全隐患。
为进一步加大力度打击非法行医,他们监督检查医疗机构201家,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212份,监督覆盖率达85.9%;监测医疗机构49家,立案查处16起,取缔2家。在食品生产、流通、安全等方面,该县现有流通环节经营户856户,全部办理了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建立健全了卫生制度,配备了专职的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均取得了健康证和相关的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日排查专项行动中,重点对乳制品、食用油、亚硝酸盐、鲜肉和肉制品、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集中消毒餐具等重点品种开展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对城区154家餐饮单位和全县27所学校食堂进行了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70%。
四是抓长效。创建卫生县城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如果采用突击式、运动式开展工作,只能取得一时成效,而且极易反复。该县坚持重点整治与全面治理相结合,综合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总结经验,建章立制,制定出台相关规定实施方案和具体的考评细则,建立健全落实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精细化管理和街容卫生责任管理等各种制度,建立和完善了责任路段管理制度、门前三包与垃圾袋装管理制度、联审联验制度、卫生检查制度等长效管理办法,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长效化的轨道。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耕耘教学沃土 收获文明硕果
下一篇: 曲沃县晋文化研究会成果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