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红包”鼓起来

2015-02-11 08:29: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村里看病方便了,住院报销提高了,医疗费用直报了,药品价格降低了……”一个个惠民之举犹如“春雨”滋润着平阳大地,更滋润着每位参合百姓的心田。农村医疗保障是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农民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息息相关。2014年以来,我市把农民的健康问题当做一项重大的民生来抓,将“实施乡村医疗服务提质工程”作为“六大惠民工程”之一来抓,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

2014年,我市不断完善制度,探索方法,从提高新农合保障、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完善对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严格落实乡村医生补偿几方面入手,使得新农合的“健康红包”为百姓唱响了健康之歌。

为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2014年,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90元,门诊实行总额预付,将一般诊疗费纳入门诊统筹报销范围,封顶线及比例与2013年相同,最高封顶线15万元。扩大慢性病范围,由2013年的30种扩大到2014年的35种,住院前3天的门诊辅助检查纳入住院补偿范围,同时将无责任方的交通事故纳入补偿。继续实施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范围。全市23类重大疾病,在省、市两级定点医疗诊治其医院就医按方案执行。新农合补偿比例达到70%,切实减轻参合重大疾病患者经济负担。在洪洞县、襄汾县将儿童重度感音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术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在乡宁实行全市分级诊疗试点县。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市应参合人数3022127人,实际参合人数2999763人,参合率达到99.26%;门诊补偿4266559人次,补偿11425万元,住院补偿172305人次,补偿57339万元。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为了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此,全市乡镇卫生院负责与乡村医生签订聘用协议,对违法执业、公共卫生任务不完成、群众不满意的乡村医生,解除聘用协议,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注销执业资格。乡镇卫生院采取工作例会、病例讨论、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了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和管理指导。乡镇卫生院负责对村卫生室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其规范用药。

在新农合工作中,我市不断完善对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2014年,我市充分利用高等医学院校师资优势,重点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养全科医疗人才,为全市免费培养17名定向医学生。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为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50名全科医生。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人员培训形成制度化,乡镇卫生院每月都定期组织乡村医生集中进行业务培训。鼓励采取公开招聘本地人员定向培养等方式充实、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对公开招聘大专以上学生、“村来村去”定向培养等方式考核聘用且暂未取得执业资质人员,由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颁发“乡村医生资格证书”。蒲县卫生局和古县卫生局公开招聘15名乡村医生,目前招聘工作已完成,受聘人员正在接受临床实践技能培训。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深化对口协作,建立定期巡诊和轮训机制。继续实施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共派驻69人支援23个乡镇卫生院,现派驻人员已到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不仅惠及了百姓,更促进了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由村卫生室承担,并在绩效考核后,按标准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给乡村医生。对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补助,对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减少的药品收入补偿,由财政部门按行政村农业户籍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乡村医生在岗期间,按每人每月30元的标准享受政府的专项缴费补助,直接计入该参保人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从2014年起,依法取得乡村医生及以上执业资格,正式受聘于村卫生室工作,连续在村卫生室执业满10年以上,年满60周岁并在村卫生室工作岗位离岗的村医,在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的基础上,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生活补贴。记者 侯映坤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