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由于值班的缘故,我要到单位去。家离单位路程不长,计划步行前往。刚出门,才发现片片雪花已纷纷洒落大地,返回取伞,妻建议开车,我应道,雪不大,空气也难得的清新,还是步行,感受一下雪中的临汾城——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雪片不算大,有些密,急匆匆地下着,加之气温回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股潮湿气,真有点春天里雪或雨的感觉,也有些南方海边气候的味觉,这在我们这个北方黄土高原城市真是难得。还有更难得的是这天的空气,吸进口、吐出去是那样的清新,恐怕到南方过年的乡亲父老享受到的也不过如此,甚或不如我们这里。我拿出手机看了一眼空气监测数据:空气质量指数32,空气质量一级优,“趋势排列”是一片的绿色,恐怕是一个时期以来最好的天气。我们享受到的还不仅如此,步行在解放路人行道上,头顶的法国梧桐还残留的浓密的叶片,告诉着我时节还是冬季,不知怎么着,使我想起解放路连接的商会巷的石榴树、体育街的柿子树,感觉着头顶上是夏天的绿阴覆盖,而我们呼吸的还是此时此刻的空气。
去年北京APEC后,习近平总书记对空气质量有一句名言:留住APEC蓝。由于职业的缘故,这时我心里也在想,临汾能不能留住初二的空气。我想,也许很多临汾街上走的人,临汾城生活的人也在这样想。
我知道这很难很难!但难也要干,起码我们要一年比一年好很多。
应该说,今天的空气质量,很大成份是干出来的。一些年以前,我们头顶着“不环保”的帽子,空气质量不仅是数据排列全国倒数第一,而且一些做客临汾的外来者——不需要在临汾大气中长期生活的人认为我们这里不适宜人类生存,甚至一些外国记者也发表这样的文章;而且,我们这些“温水煮青蛙”——在这种糟糕的空气中慢慢生活过来的人,也感到空气质量的难忍,一些从临汾走出去的学子,因为空气,发誓不再回临汾。这些年来,我们“壮士断腕”抓环保的气魄和决心有目共睹、效果明显,我们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和省级园林城,向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和国家园林城迈进。但也是这几年,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开始出现,PM2.5为国人所识,临汾的大气虽不像一些地方严重,但也着实令人忧虑,特别是广泛性气候变化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反馈,大区域雾霾频次和强度的增加,与降水减少和气溶胶高浓度的相关性,使局部区域的努力显得渺小。再加之特定区域的地理条件、气象因素、城镇化水平、经济结构等等因素与“人的努力”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大气的质量。比如说,初二空气起码有这样几个“利好”因素:春节期间一些营业性燃煤企业彻底停了;大街上的车辆明显少了;乙未年春节迟、气温高,许多家户除了做饭就不再生火了;还有这天的鞭炮声也稀落了;加上这天的风、这天的雪形成了今天难得的清新空气。到了下午,又到了晚上,监测的污染指数开始升高,全天下来空气质量指数到了60,成为二级天气,虽然没能留住一级优,但也算很好的了。
说实在话,初二的天气气象条件并不算很好,并不十分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我们能出现比平时、比周边好得多的大气质量,也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工作的方向。正思考写作着,中石油昆仑公司总经理王鹏飞进来报告,从腊月廿五开始给城区供气工作一切正常。这是我市城区历史上第一次开始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这也是市区天然气置换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治理城区大气污染,像这样的工作,比如城中村改造、城郊村的治理、控制汽车尾气、控制工地二次扬尘、控制面源污染、调整升级工业结构等等,都需要我们一件一件地来做,都需要全社会广大群众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我们在这个城市生活的人们才能永远呼吸上今年初二的空气。
(作者系临汾市副市长)杨治平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