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三月的春风,一个响亮的名字穿越半个世纪来到我们身边,那就是“雷锋”,他的点点光芒穿过历史的尘埃,在今天的平阳大地上熠熠生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雷锋”式的团体组织,把善行义举融入每一天的生活中,成为新时代下愈发璀璨的雷锋精神。在第52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记者们走近这些团体,探寻它们的公益成长路程。
尧都区慈善总会
天天有善念 月月有善举
举办慈善阳光班、开展春节慈善情暖万家救助活动、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为灾区捐助善款……自2008年尧都区慈善总会成立后,这些活动已成为其常态化的救助内容。
尧都区慈善总会是一个由热衷慈善事业的个人及组织志愿参加的公益社会团体,它的成立与成长源于一群人对善念的执著坚守。
2007年,尧都区慈善总会创始人王九菊从尧都区政协主席的岗位上退了下来,闲下来的她萌生了做慈善的念头,“总觉得自己还有精力,有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忆起初衷,王九菊平淡地说道。在组织慈善活动的过程中,王九菊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一个团体,汇集更多人的力量做慈善的想法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6月2日,尧都区慈善总会正式成立。
每个月的月初,志愿者张云岗总会抽出时间去尧都区慈善总会办一件事,那就是向他创建的我市首个家庭慈善微基金“云凤启玺”账户存入189元钱。2012年11月,张云岗与尧都区慈善总会签订了为期10年的捐赠协议,把所捐资金全部用于我市的艺术教育事业。张云岗说:“慈善微基金是一个人人可为、处处可做的事情,希望通过我创建的一个家庭慈善微基金,带动更多人参与慈善事业,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得到帮助。”
多年来,尧都区慈善总会围绕扶贫济困、救助孤残、安老扶幼、助学助教等方面,大力宣传慈善文化,积极组织发动募集善款,为帮助困难群体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让“天天有善念,月月有善举”的理念深入人心,用实际行动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
临汾市义工联合会
关爱成习惯 奉献成乐趣
何谓义工?义工是指在不计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和技术特长的人。临汾市义工联合会就是这样一个团体。穿上红色马甲,他们进社区、入深山,送温暖、献爱心;脱下红色马甲,他们是母亲,是学生,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只因一颗赤诚的助人之心而相聚在一起。
“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让奉献成为一道风景。”秉承着这样的宗旨,临汾市义工联合会已走过了八年爱心路。回到八年前,这条路上只有郭振江一个人,那时候他经常开着自己的奥拓车深入农村,为农民义务放映电影。虽然是“光杆司令”,但他热情不减,很认真地为这个只有一个人的队伍起了一个名字:山鹰义务放映队。随着对农村生活的了解,郭振江发现一个人去帮助一群人,力量实在太小,如果能聚集更多的爱心人士和他一起义务助人,一定能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怀揣着这样的想法,郭振江认识了临汾365网创办人李俊鹏,两个人不谋而合,就这样,以临汾365网为宣传平台的临汾市义工联合会成立了,后于2014年7月经市民政局批准正式挂牌。
永和县一个年仅13岁的孩子脊椎天生长刺,腰直不起来,由于家庭贫困,没钱去医院治疗,十余年来只能趴在地上“走路”。得知此事后,义工联合会和市骨科医院进行多方协调,最终医院免去了孩子所有治疗费用,让这个孩子有了站起来看世界的机会。
2014年11月,临汾市义工联合会为永和县36个孩子送去了助学金和学习文具、鞋子等爱心物资。至此,他们资助的贫困学生已有近百名,而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加。
这只是临汾市义工联合会八年公益路的缩影,“敬老助残、助学帮困、环境保护、关爱失独……”义工联合会义务服务项目越来越多,义工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如果,你偶尔在敬老院、在学校、在农村、在街边,看到穿着印有“临汾义工”的身影,请对他们微笑,或加入他们,因为他们身上每天都闪耀着雷锋精神。
临汾蓝天救援队
聚一帮好人 做一些好事
说起临汾蓝天救援队,很多人会感觉到陌生,但提起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很少有人会觉得陌生。我国近年来两次强震,临汾蓝天救援队都参与了现场救灾,类似的生死较量,他们经历了太多太多。
临汾蓝天救援队是我市一支民间公益救援团队,谈起建队初衷,队长李刚坦言:“聚一帮好人,做一些好事。”既是“救援”,就意味着它和其他民间公益组织不一样,因为更多情况下,救援队面对的不仅是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患病儿童、贫困家庭,更多情况下,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急待挽救的生命。虽是一支民间救援组织,但临汾蓝天救援队的专业救援技术却不容小觑,救援队经常定期举行各种专业培训,内容涉及绳索打结、医疗急救、攀岩等专业救援技能,每位成员都要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成为正式队员。如今,临汾蓝天救援队的灾后防疫技术和山野救援技术已在全国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建队至今,临汾蓝天救援队的救援足迹,已踏至青海、四川、云南、缅甸。一次次生死救援成功的背后是一个个不顾个人生死、一心义务为他人提供救助服务的公益热心者。热爱公益,不为一声“谢谢”,只希望看到危难来临时,一个人人自救、互救的救援快速反应模式形成,更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公益事业,聚点滴爱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身边人。
“聚一帮好人,做一些好事。”临汾蓝天救援队用8年的生死历练对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也用每天24小时对求助电话的守候感动着这座城市。他们不是雷锋,他们是街边某个小饭店的老板,是上班族,是医生……他们都是“雷锋”,因为他们一直走在帮助别人的路上。
记者李卫红 荀丹薇
责任编辑:席沛钊
上一篇: 山西师范大学开展雷锋日爱老敬老活动
下一篇: 我市书法家孙宗武入编《国宝艺术大师》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