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庙,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2020-09-16 09:33:0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资料图由尧庙景区提供)

  核心阅读

  尧庙,居平阳,倚河汾,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

  平阳,是临汾的古称。尧在4300多年前定都于此,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尧都平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尧庙,又称三圣庙。是我国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公元658年),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

  初秋时节再访尧庙,坐着四通八达的公交车来到此地,老远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跃然眼前。三步并作两步前往,正中匾额上的“尧庙”二字渐渐清晰。

  在导游刘青的带领下,听着她的娓娓讲解,仰望殿前峭拔坚挺的明三暗五重檐歇山式建筑,品读着进入宫门后的“回头联”:进尧庙躬身寻根天地阔、出宫门回首念祖日月长,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尧庙是国祖庙,作为华夏儿女,要用恭敬的心态来拜谒,尊重历史,尊重中华民族的共同之根;告别尧庙时不要忘记再回头看一眼尧宫,铭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铭记民族先祖对华夏文明的贡献,不忘本,不忘祖,中华民族就能团结统一,每一位华夏儿女都应该放眼未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刘青解释着其中之意。

  沿着景区由龙凤图案刻制的“龙凤之脉”中轴线径直北行,入目皆是“景”。首先,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因此,数千年来,一直是帝王专用,因为尧庙是国祖庙,“龙凤之脉”也自然而然成为了中国最吉祥的龙凤甬道。它全长260米,从大门开始可直通广运殿;大道两旁出土于帝尧时期文物的雕塑仿制品,生动展现了4300多年前中华民族先祖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状况。那些精致绝伦的雕刻与图纹昭示着它们曾经的气派与辉煌。

  “整冠弹尘,端庄仪表。”在刘青的提醒下,众人纷纷驻足整理仪表。这座隽秀的牌楼亦称“仪门”。顾名思义,就是礼仪之门的意思。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群臣及平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地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在中国上古社会,人类与兽类之分是从黄帝时代伊始,而人类走向文明则是从尧开始的,所以尧被称为“文明始祖”。仪门背面题词“光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额匾,意为他的功德像日月光辉润泽四方万民,就连仪门这两块“鼓石”也被赋予了吉祥意味,被摸得光滑锃亮。

  继续前行,一座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公元666年)的“五凤楼”,历尽沧桑劫难而幸存的一座保留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重檐歇山式古建筑,正袒露它固有的广博、神秘和深沉,迎接四海宾朋。

  “五凤楼”何意?同行之人不禁在问。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刘青说。“五凤”即尧和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有主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四岳、有主掌农业的大臣——后稷、有掌握历法(即今日之农历)的天文学家羲和、亦有任大理之职,主管刑律的大臣皋陶,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的创举。也因此,尧与四位贤臣议事的地方被称为“五凤楼”。它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三孔砖砌门洞,直通“广运殿”。古代祭祀帝尧时,君主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君臣礼法甚是分明。

  穿行其中,借光阴为笔,蘸风景为墨,一色的青砖墙,记载着一部隽永绵长、深远博大的尧庙历史。

  此时,目光穿透在焦黄暖阳里的“尧井”,凝固的思绪渐渐回暖。恰在此时,迎面走来幸福的四口之家,满口晋腔,专从太原自驾而来,仰慕之情溢于言表。听着刘青的讲解,四口之家的女主人徐燕芬感触颇深,“以前游览名胜古迹时,因不了解历史,很多时候都是走马观花,自从开始诵读‘四书五经’后,才感觉文化的根脉得到了延续,就比如通过这次旅游我们梳理好了小时候学习的朝代歌‘尧舜禹 夏商周’的脉络,找到了成语‘背井离乡’的出处……”

  徐燕芬话音未落,刘青接过话茬:“是的,‘背井离乡’的典故就源自于此。”刘青介绍,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由于帝尧时代水井的大量推广和使用,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纪念尧的伟大贡献,后人在此筑台凿井,这口井也被称为“尧井”“天下第一井”。千百年来,尧井以朴素的方式诠释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透过时光斑驳的旧迹,古井四周的柏树“柏抱楸”“柏抱槐”“鸣鹿柏”“夜笑柏”也以其奇特的存在方式,送走了远古的夕阳,迎来了今朝的月色。

  沿着“龙凤之脉”主线继续向北,一座威严的古建筑广运殿矗立眼前,分立两旁的对联“居平阳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启文明定中华垂誉国家先祖”诉说着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广运殿,为祭祀帝尧之主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因尧功德齐天,取天为广,运以配地,故名广运。始建于唐。其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通俗讲来:帝尧功德无量,人民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

  殿中铜塑帝尧圣像,高2.8米,身着九章服,头戴平天冠,帝王威仪,神采奕奕。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15岁分别被封到陶地任职、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七十年。他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中国版图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自此,“龙凤之脉”主线游览完毕。

  拂过历史的尘埃,将思想做一次澄澈的沉淀。导游刘青重新规划路线,带着我们从广运殿的后门穿过,来到了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寝宫、尧庙祭祖堂、虞舜殿、大禹殿。除此之外,漫步“尧典壁”廊,撞“中华帝尧钟”,敲“天下第一鼓”,“瞅”与尧典壁相互对应的“尧字壁”,使人犹如读一部三圣历史功绩的精华史,令人激动,催人奋进……

  可以说,尧舜禹文化经过五千年历史的积淀和演进,特别是经过儒家文化的弘扬,已经深深地融化在民族的血液里,滋养着民族的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的重要源头。

  尧庙,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记者 孙宗林 亢亚莉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