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录在市区一休闲广场为武术爱好者义务传授武艺
临汾新闻网讯 推掌、出拳、踢腿,一招一式,虎虎生威……
11月3日一大早,在市区东方亚特兰附近的休闲广场上,一群“习武人”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武术。只见这位老师精神矍铄、身姿矫健,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在他的带领下,在场的人同时起势、上步、托掌、出拳、转身,步调协调、整齐划一。没一会儿工夫,在场的每一个人练得两脸通红、头顶冒汗,再看那位老师,收招、定气,面不改色。
老师名叫张智录,今年64岁,20世纪70年代末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由于勤学苦练,在校时担任班长的他,曾多次与同学在钓鱼台国宾馆为国家领导人汇报表演,在天安门广场为外国友人表演。1979年,张智录被前往该校挑选武术人才的山西师范大学领导“点名要回”,从此便成为发展、发扬师大武术专业的重要一员。一晃40余年过去了,寒来暑往中,在张智录的辛勤耕耘下,一批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他们中有武术博士生导师、武术硕士研究生导师、各类学校武术教师等,如张智录一般为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由于武艺精湛,擅长洪洞通背拳、形意拳、八卦掌、查拳、华拳、少林拳、南拳、劈挂、白猿通臂、太极拳等拳种的张智录曾多次受邀参加全省各类武术展演活动。此外,他还擅长刀、枪、剑、棍、大刀、朴刀、双刀、双剑、双钩、双匕首、刀加鞭、三节棍等,可谓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
他习练武艺精益求精、传授武艺不厌其烦、管理团队井井有条。
“还记得1985年左右,参加武术比赛之类的活动都集不齐100人,而现在,如果说参加比赛,可轻轻松松组织到上千人……”张智录说。从1985年开始担任临汾市武术比赛总裁判至今的张智录,一直致力于临汾武术事业的发展。于学校而言,在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执教的40余年间,他兢兢业业培养了一批集武术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并多次在山西省传统武术锦标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于社会而言,为将传统武术发扬光大,他不断提升自我,不仅成功跻身中国武术协会之列,还担任着山西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武术比赛散打总裁判长、传统武术比赛执行总裁判长、临汾市武术协会主席等职务。“天下武术是一家,不管有多少门派,要想把这一传统技艺传下去就必须遵循 ‘和谐 共进 传承 发展’的理念。”为此,身为临汾市武术协会主席的他多次奔走于全国各地,访名师,精研各类拳法;走基层,探索普及之路;办比赛,武艺切磋交流;搞培训,弘扬武术精神。
“洪洞通背拳带我走上了武术这条路;北京体育学院的学习经历、对各个拳种的接触让我开阔了眼界,四十余年的从教生涯始终坚定着我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武术的决心和信心。”而今,退休后的他在干好武协本职工作之余仍发挥余热,经常出入公园、休闲广场,不遗余力地为广大群众免费教授形意拳、长拳、八卦拳、太极拳、迎手鞭杆、傅山太极等,在传承与推广武术的道路上乐此不疲。
“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能生妙,武术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勤学苦练才能出功夫!”68岁的学员杨梅芳说,“我跟着张老师练武有一年多了,很感谢他的无私教授,让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人感受到了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享受到了武术强身健体的甜头。”
如今,令张智录感到欣慰的是,武术之花正以其蓬勃之势开至临汾的大街小巷,愿意习武强身健体的人越来越多。“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会一直教下去!”张智录说。
记者 亢亚莉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