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解放史 又添新资料

2020-11-12 09:16: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国庆已过去一个月,我市退休干部马爱民还在为假期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感动不已——他当兵时的部队团长、年近七旬的仇边疆,独自驾车自北京赶赴临汾,将父辈珍藏半个多世纪的军史著作和临汾战役史料,以及为马爱民精心书写的三幅硬笔书法长卷赠予他。

  马爱民是一名军转干部,20岁参军入伍,曾在部队担任军事教员、从事组织工作,1986年转业我市。仇边疆是他当兵时的老团长,后转业国家部委。

  马爱民爱书惜书,并喜欢收藏书籍。在他的“善不空书吧”里,记者看到了仇边疆千里迢迢转赠给他的珍藏——两个带五角星的军绿色木箱。打开箱盖,里面整齐地码放着《第十八兵团军史战史资料》在内的百余部旧书,泛黄的书页沉淀着历史的厚重;三幅装裱精美的作品字迹工整、遒劲有力,透露出军人的气质和风范。

  据马爱民介绍,这些书原本是解放军少将梁军的收藏。梁军不仅是他和仇边疆共同的部队领导,同时也是仇边疆弟弟的岳父。梁军去世后,仇边疆弟弟和弟媳一直珍藏着这套书籍,今年国庆前夕,他们将这套珍藏赠给了仇边疆。

  “之所以决定把这些书专程送到临汾,一是因为梁军当年在解放临汾战役中参与过部署和指挥,书中对战役有大量史料记载;二是因为马爱民曾是一名优秀军人,对部队有着深厚感情;三是我知道他是爱书惜书的人,相信他能让这些史料得以进一步传承,这应该是这些书最好的归宿!”仇边疆表示。

  为了把这些书送到临汾,仇边疆提前做了充分准备,还用一个多月时间,把毛泽东著作《为人民服务》、魏巍的文学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以及马爱民为战友聚会撰写的美文《相约草原》,以硬笔书写,精心装帧,并在“双节”假日的第三天亲自驱车来到临汾。

  “他怕托运不安全,这些珍藏他太珍视了。在交通发达的今天,经历过戎马生涯的七旬老兵,不坐高铁、不乘飞机,一往一返,全程1500多公里、驾驶20多个小时,这种精神让我非常感动!”仇边疆自驾赠书的事情不仅感动了马爱民,也在战友圈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各地的战友纷纷发表评论,表达对老团长的敬佩之情和对临汾的向往。

  仇边疆离开临汾后,马爱民认真研读了他带来的军事书籍,并着手从书中还原老一辈革命家当年在解放临汾战役中分析敌情、制定方案、部署作战,最后取得战役胜利的轨迹。“从边角和折页的磨损以及书中作战图、地形图上处处可见的圈点勾画,可以想象这些书曾陪伴着将军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在炮火和硝烟中搬运的情景,浸透着战士们的鲜血和汗水。我觉得应该让更多人看到,了解那段历史,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精神传承下去!”

  马爱民穿街走巷、出入民房,跑遍临汾各旧书摊点并在网上搜寻,对缺册少页的书,想方设法配齐,终于使这些书基本完整成套,还对边角和装帧破损处也仔细进行了装订修复。

  “《第十八兵团军史战史资料》这本书对临汾解放史的记载特别详实,不仅有解放临汾时的城市简介、作战方案、兵力部署、敌情分布、双方伤亡情况,还有战斗成果、人物表彰的文字、图表表述以及地图等,可以填补临汾解放史的一些空白,是一部难得的史料书籍。”在整理、研究和补齐这些旧书的过程中,马爱民不断有新发现。他表示,一定会把这些书保存收藏好,把它们补充到临汾战役的历史资料当中,让这些史料发挥最大的社会和历史效益。

  记者 卫博


     

责任编辑: 吉政

上一篇: 临汾:“武”出精气神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