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阅读区
临汾新闻网讯 2021年元旦小长假期间,我市各地在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图书馆、博物馆成为众多市民和游客倾心的“打卡地”。
“我今天带来的作品是诗歌朗诵《我长大了》……”1月3日,在市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内,伴随着一年级小学生张怡萱铜铃般悦耳的声音,“诵读经典 逐梦前行”朗读大赛迎来了当天的第一个高潮。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大赛的举办旨在为我市青少年朗诵爱好者搭建一个语言文化交流平台,以朗诵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少年诵读经典的热情。
市民王志华饶有兴致地向记者分享了图书馆之旅:“昨天下午我们来参与了‘牛气冲天’手工制作、去看了‘游山西 读历史’书画作品展,我又和孩子来到了少年儿童阅读区,舒适的阅读空间、个性化的桌椅设计、种类多样的书籍,孩子置身其中都不想回家了。我俩约定,以后只要能预约上,我们会常来!”
据了解,为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市图书馆实行了预约登记制度。所有读者除全程佩戴口罩外,入馆时还需出示预约码、行程码或健康码。与此同时,为了及时释放名额,所有读者在进出馆时必须扫码签到签退。
“我之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朗读亭,没想到临汾也有了,好高大上啊!”在市图书馆,读者王欣和好友你一言我一语述说着自己的朗读体验和感受。读喜爱的文字,听心灵的声音。朗读亭这块方寸之地,一时间成了读者争相光顾的“打卡地”。
同样,在临汾博物馆,高科技的游玩体验也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只需用手机拍摄展品二维码,就可以获取该展品的相关信息,回家之后,还可以继续体味。”74岁的王吉昌坦言,刚开始女儿叫他来博物馆时还有些抵触,通过这次体验,他笑着表示,“真后悔自己来晚了。每一个展品下面都有一个二维码,只需轻轻一扫,几秒钟内手机上便会出现该文物的高清图片和详尽信息。同时,关注馆里的官方微信号,还有电子讲解,很方便。”
11岁的宋远航是博物馆的忠实“粉丝”,他几乎逢周末都会去博物馆“签到。”“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我最喜欢的就是和同学分享各自看到的场景、听到的故事。”宋远航说。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是一个城市的根基。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满足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市级和各县(市、区)均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截至目前,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有市博物馆、市群众艺术馆、市图书馆;所辖17个县(市、区)都有图书馆和文化馆,其中有博物馆16个(包括2个非国有博物馆)、美术馆5个、乡镇标准化综合文化站15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2955个。通过持续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格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大的满足。
记者 亢亚莉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