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塑”说红船精神

2021-06-23 09:31:2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这艘‘红船’的制作工艺真精美!”“我要和‘红船’合个影。”“咔嚓!咔嚓!”……6月16日上午,在襄汾县文旅局三楼非遗展馆里,一件设计新颖、制作精美、形态逼真的《红船精神》面塑作品备受关注,大家纷纷上前拍照定格瞬间。

  这件面塑作品《红船精神》是由襄汾县古城镇站李村的市级非遗项目“太平面塑”代表性传承人王文娟及其丈夫白志学、母亲孟玉珍历时一个月,共同精心制作完成。

  王文娟与面塑结缘,还得从34年前说起。她是襄汾县景毛乡北里村的一名农家女,10岁就跟着母亲学习蒸花馍、做面塑。1999年1月嫁入白家,也将面塑制作工艺带到了婆家。2003年9月,在从事过一段幼教工作后,王文娟与丈夫商量决定走面塑制作工艺之路。

  18年来,在夫妻俩不懈努力下,面塑制作工艺得到了很大发展与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制作的花鸟鱼虫、十二生肖、八仙过海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深受群众喜爱和专家认可。2017年,王文娟创作的“威风锣鼓”面塑荣获陕西秦晋豫黄河金三角莲花大赛面花类金奖;同年,王文娟获得临汾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8年,王文娟被授予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太平面塑”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王文娟被遴选为县人才中心专家库成员,这更坚定了她创新传承“太平面塑”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3月初,襄汾县人才中心向各位专家成员邀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创意作品,王文娟当即表示要制作面塑作品《红船精神》。可制作的第一步便遇到了难题,柔软的面团如何能制作成坚硬的船底?

  木头太重、塑料不好切割……这些都不合适。无意间,王文娟想到用轻便的泡沫做船底芯,但泡沫不太好切割,切割不好就得重做。在几经琢磨仍无法成型后,她有些想放弃了。但转念一想,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再难也要做!之后,她整天拿着泡沫反复切割、反复修整,5天后,用泡沫做芯的船底终于大功告成。

  船底制作完成后,王文娟开始寻思船上各种元素的制作内容、大小及摆放位置等。一个月后,长115厘米、宽52厘米、高100厘米的面塑作品《红船精神》面世,它由船底、船舱、党旗、国旗、人物、花卉、鸽子和文字等100个元素构成。

  从整体到局部,“红船”里的各个元素形态逼真、人物表情栩栩如生。船身四周环绕着鲜艳的牡丹花;船舱内的学生认真聆听老师讲党史课;船舱外5位博士生坚定信念跟党走;船顶上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

  “《红船精神》这件面塑作品不只是一个精雕细做的艺术品,它寄托着我们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和对建党百年的祝福。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要在创新中传承好‘太平面塑’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王文娟说。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