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韩根生:用古建彩绘滋养心灵 用热爱为历史“存档”

2021-12-02 11:51:1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韩根生介绍自己的藏品

韩根生古建彩绘作品

  临汾新闻网讯 见到韩根生时,他正在自己的收藏室内,将一份份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晋绥边区的资料小心翼翼地用塑料膜封存。在市区体育街一家三层民房里,一间约30余平米由卧室变身的收藏室内,藏着韩根生30余年收藏的藏品。在这些或袋装、或展板展示的藏品中,涉及的种类有报纸、票证、文献等百余种,上万张(份)。只要不外出做古建彩绘,韩根生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呆在这里,从清静中细细品味藏品的历史韵味。

  面对韩根生和他的古建彩绘作品及藏品,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这是1962年的结婚证,这些是1980年的布票和粮票,这些来自不同年代的烟盒都代表着那个年代的文化,这些是香港、澳门回归,嫦娥五号、天宫一号发射时的珍贵影像资料……”58岁的韩根生滔滔不绝地展示着他的清幽雅趣。

古建彩绘和收藏散发着文化的沁人芳香

  韩根生在古建绘画方面颇有建树,广胜寺上寺彩绘、大槐树广济寺彩绘、洪洞县历山庙彩绘、尧都区枕头云岭寺彩绘都是他的杰作。那些彩绘画作气韵古典,色彩古朴,意态柔婉,每一笔都苍润古雅,遗存着醇厚的古风古韵,有一种远古的喟叹。面对他的那些古建彩绘,给我深刻的生命启示——传家有道唯存厚,福禄有界德无边。

  韩根生出生于襄汾县新城镇敬村,受当地厚重文化的影响,打小便喜欢上了古建彩绘这门艺术。“还记得跟师傅学艺的时候,他有一本人物工笔画,我们师兄弟几人常常争抢着临摹。”书籍的匮乏,让韩根生产生了一种浓浓的惺惺相惜之情。每到一个地方搞彩绘的时候,他总会到旧书市场、新华书店看看,遇见喜欢的,都会想方设法去买。一次,与挚爱之书的失之交臂,让他痛惜不已,下定了“藏书”的决心。

  “有一次,我在吕梁石楼县新华书店里看到了一套《三国演义》连环画,需要十几元钱,当时我一个月的伙食费也就几元钱,等我省吃俭用攒下钱去买的时候,那套书已经不在了……”为避免类似遗憾,韩根生苦练绘画技艺。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多少日月寒灯下,功夫深处独心知。

  技术精湛了,揽的活多了,手头渐渐宽裕了,韩根生的收藏之路逐渐拓宽。遇到描绘有风景、花鸟、人物的酒瓶他会收藏;看到有不同图案的烟盒他会攒起来;见证时代发展的布票、粮票他会保存好;即使在外地,每周六、日的旧书集市他也尽量赶回来……

  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唯会心者知之。随着时间的累积,韩根生的收藏种类越来越多,各具特色。单是图案繁多、造型别致的酒瓶就令人大开眼界,最高的酒瓶约1米有余,最小的不足3厘米,且数量极多,足足一万余件;一张张用塑料袋密封着的、停产多年的香烟品牌在他的收集下“重现江湖”;曾掌管着国人吃饭穿衣,如今成为记忆符号的粮票布票诉说着时代变迁。

  摩挲着那一件件旧物上时光的痕迹,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韩根生的收藏,从宋元明清涵盖至今,它们像一片片时间的碎片,拼凑起历史的轨迹。

红色收藏带给他更多的生命力量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像往常一样去旧书市场,发现了这套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边区的资料。”韩根生说,“当时由于价格高,我只买了其中一部分,但是回到家后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就又赶紧找到了卖主,庆幸的是那些资料都还在……”

  偶得的资料让韩根生萌发了新想法,“临汾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革命遗迹遍布,红色资源富集。在临汾的安泽、永和等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大量的革命遗址,而我又正好生活于此,这是很大的优势。”2000年后,韩根生开始集中精力收藏研究红色文化,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珍贵资料。

  韩根生的这些红色“宝藏”,从天南海北汇集而来,从故纸堆中、在废品站里被慧眼识出,成为他宝贵的收藏。

  转眼20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他丰富的红色藏品中,珍宝不少。它们繁杂却被分门别类、有条不紊地装在防尘袋里,被视若珍宝珍藏起来。

  “这张晋绥日报就是我的珍藏之一”“这份补契揭露了日军在华北大扫荡罪行”“这张报纸记录了当时解放临汾的详细情况”……“红色藏品中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很多红色藏品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拿出藏品,韩根生的话匣子就关不住了。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命河流,这条河就是他生命的长度。每个人也都有每个人的生命深井,这口井就是他生命的深度和高度。在记者眼里,韩根生挖掘了一口盛满生活浓汤的深井,无论是他的收藏,还是他的古建彩绘,都是从生命深处打捞出具有独特价值的作品。

  随着在业界的影响力,许多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爱党、爱国主题教育的机关单位找到韩根生“借”藏品,他从来都是极力配合,“通过红色藏品,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地认识那段岁月,不忘国耻、珍爱和平、奋发图强。我理所当然要成为中国红色文化的传播者。”韩根生说。

  生活是一口井,生活的深井需要开凿,需要苦苦坚守。韩根生做到了,而且,这口井他经营得越来越深,几乎达到了自然喷涌。

  离开韩根生家,他的谦逊、温良和清贵的气质融化在他的绘画和收藏里。

  记者 亢亚莉 文/图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