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文化场馆体验记

2021-12-02 11:54: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孟冬已至,寒意袭人,但人们前往我市文化场馆的热度却分毫未减。

来到图书馆 “沐浴”冬日书香

  11月28日,正值周末。临汾市图书馆,市民范萱在经过防疫程序之后,径直向二楼的社会科学图书阅读区走去。自市图书馆正式开馆以来,读者范萱便成了图书馆的常客。“我学的是平面设计,图书馆这类的书很多,给了我很多设计灵感。”一个个埋头苦读的身影让人着实叹服读书的魅力。

  相比楼上读者安静自习的场景,少年儿童区显得颇为热闹:一层的儿童阅读区成为不少家长和孩子的乐园。市民王艳正轻声细语地给女儿讲着绘本故事,孩子看得津津有味。

  “这里的氛围好,环境整洁,服务周到,书籍种类多。”王艳对图书馆赞不绝口。

  读书使人身心愉悦,知识讲坛让人感悟文化的别样魅力。

  “我今天带来的是‘河汾之东·唐与晋’专题讲座。”日前,临汾市图书馆特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山西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教授田建文做客临图讲坛,向读者展示他多年来进行晋国考古与研究形成的四个专题:河汾之东·唐与晋;涑水一曲·沃晋霸;土厚水深·古新田;晋国都城·唐和绛。田建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生动的图片为读者们展示了考古学的工作内容与考古人脚踏实地的探索精神,还原了山西千年来的朝代更迭史,为大家提供了一场丰富的考古学知识盛筵。

  在讲座现场,来自五一路学校的学生们一边仔细聆听田建文关于考古知识的讲述,一边低头认真做着笔记,同学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实现了图书馆与学校在文化宣传与素质教育方面的深度融合。

  这边临图讲坛的掌声不断,那边幼儿活动区正在进行的绘本故事绘——手工制作比萨环节中,小朋友们和家长通力配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了不同种类的美味比萨,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启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参与其中的小朋友沫沫兴奋地对记者说,“好好玩,我回家还要再做一个!”

  如今,融图书阅读、手工制作、艺术展览等于一体的市图书馆正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走进博物馆 感受“魔墙”魅力

  走进临汾博物馆,位于右侧方向的“会动的墙”吸引着游客们驻足停留。只见这面“墙”上滚动播放着不同文物,当观众靠近它,点击喜欢的任意藏品,图像将变大弹出,显示更多藏品信息,例如文物名称、详细描述、藏品年代、类型、展区位置、点赞数等。每件文物都有不同角度的照片,可以从顶部、底部、侧面等多个角度放大观察文物的细节。

  “这面会动的墙名叫‘多媒体互动触摸屏——魔墙’,全方位三维立体展示文物数量230余件。”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参观者点击“魔墙”上的任意人物、文物,都会有图片、文字介绍,增加参观者对相关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的了解。

  市民王勇是一位资深博物馆观展爱好者。“以前到博物馆看展,有时会受到不能拍照等条件限制,现在通过‘魔墙’就可以将高清图片、搜索等集成在一起,想了解相关信息,点几下屏幕就解决了。每一件文物都有不同角度的照片,你看,还可以从顶部、底部、侧面等多角度放大观察文物的局部。”王勇兴奋地边体验边对记者说,对于文博爱好者,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物。

  “特别精致的陶瓷罐,图案考究,做工精细,古人的手真巧。”市民张敏敏随手点开了一张陶瓷罐的图片,只见该文物的年代、规格等信息便随即弹跳而出。

  丰富的文物资源,因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藏在深闺人未识”。临汾博物馆采用数字化建设的举措,将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公众可以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近距离了解、欣赏众多未能摆上展台的文物。

  “这种方式非常新颖,简直太有意思了。”游客李云丽认真浏览了几件文物后,拿出手机与“魔墙”合起了影。

邂逅文化馆 圆了儿时梦想

  “同学们,今天给大家讲一下歌唱中的气息问题。气息问题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以我的理解来讲,气息就像是生活当中的一呼一吸,我把它称之为呼吸!”…… 不惧冬日寒意盛,公益课堂暖融融。在临汾市文化馆,声乐老师卫擎正耐心地教授大家学习声乐技巧。

  老师教得认真,学员学得带劲儿。

  “我特别喜欢唱歌,年轻时操劳一家老小,走不开。现在有时间学了,却苦于找不到适合的平台。”刚刚退休的张女士说,在朋友的介绍下她来到了临汾市文化馆,“这里提供了不同时段、不同科目的培训班,老师也很专业、负责,困扰我的难题终于解决了。”

  跟随张女士,记者于日前来到了临汾市文化馆声乐课堂。只见30余名学员正跟随该馆声乐老师卫擎的节奏,练习着声乐技巧,“do、re、mi、fa……”张女士也立刻热情投入。

  2011年起,临汾市文化馆首次推出了面向普通市民的公益免费艺术培训班,“起初还担心没人来,不料报名之火爆超乎想象。”临汾市文化馆工作人员回忆着当时的情景。为了让每一位参加公益培训的市民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艺术梦,该馆精心设计课程,提供名师教学,健全意见反馈机制,努力实现文化艺术的“精准滴灌”。“公益培训的授课老师除馆里专业相关的培训老师外,我们还邀请了像左晓明、司京山、韩红萍等我市文艺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开班授课。每一期学员结业,文化馆都会为他们搭建平台,精心组织汇报演出和展览,向公众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市文化馆馆长任江波说。

  “我从小就喜欢跳舞,觉得练舞的人特有气质,起初还担心学不会,事实上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老师特别好。感谢老师,感谢临汾市文化馆圆了我的表演梦。”一身舞蹈服练习民族舞基本动作的惠子如是说。

  记者 亢亚莉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