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暖冬旅程"

2013-11-15 08:36:57 来源:临汾新闻网

“室外寒风料峭,室内暖意融融”,这是冬季供暖到位时的实景描摹。然而,从“供”到“暖”,这中间有着怎样的历程?11月13日,记者来到市集中供热有限公司,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视角探访了从“锅炉”到“暖气片”的“暖冬”旅程。

“锅炉里的水到达某个温度后沿管道流出,开始循环。就今天的室外温度来说,锅炉里的水出炉时温度必须达到100度,温度高、水压大,肯定不能直接流进暖气片里。”在市集中供热有限公司暖和的锅炉控制室里,公司总经理郑清堂指着控制面板上的另一条循环管道,对记者耐心讲解着。“所以,锅炉和暖气片之间的换热站就发挥了作用。从换热站循环管道的入口进来的是冷水,冷水和100度的热水虽然在各自的循环管道里流转,但会在通过一个导热性极强的特殊装置时相遇,这个装置由一片片极薄的合金层一层层互相交叉构成,互不交融的两股水就在擦肩而过的瞬间完成了各自的使命——热水捂暖了冷水,冷水冷却了热水。然后,原先的冷水变成温度和压力都适中的热水,注入市民家中的暖气片里,使家里的温度保持在18度左右,而原先100度的热水降温后又回流到锅炉里继续加热,准备下一轮循环,周而复始。”看着记者恍然大悟的神情,郑清堂发出爽朗的笑声。

承担着南城区600万平方米供热任务的市集中供热有限公司截至今年已成功运行整10年,据市集中供热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杨红彬介绍,2012年停暖后,公司针对已进入大修期的3#、4#锅炉、4台麻石除尘器、引风机烟道、沉渣池等大型供热设备、设施进行了大修和改造,以确保供热运行安全与稳定。今年的采暖季结束后,4月份开始公司就投入到紧张的检修工作中,从4月初到10月31日长达7个月的检修过程中,公司以部门运行人员为主力,由检修班人员配合,对5台锅炉及附属设备、除尘器、给煤机、循环泵等45台大型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有问题的解决问题,没问题的擦拭、清洁,目的是全方位确保供热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尤其今年由于供热面积增加、供热负荷加大,检修的工作量和重要性对公司上下来说,既是担子更是鞭子。”每年长达7个月的全面检修、自9月中旬就开始的原煤进购、从10月1日至15日的上岗前强化培训和不间断的内部培训,这三项内容几乎是这家企业的全部工作。“全面检修是为了安全、强化培训是为了稳定、原煤进购则既要考虑价格公道,还要遴选含硫低的优质煤,要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加强环保。”杨红彬对记者说。

宽阔的锅炉车间里,1#、2#、3#锅炉已开始运转,其余两个锅炉也进入“备战”阶段。司炉班当班班长霍有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控制面板上的“锅炉出口水压”、“炉膛负压”、“锅炉出口水温”等数据,并不时走出控制室去照应锅炉。霍有强告诉记者:“‘干一行爱一行’,起初我觉得这是句虚话,在这个岗位上呆久了,才知道自己还真爱上这一行了,因为我们的工作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冷暖。”

本报记者 段碧蓉 实习生 姚晓元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