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打鸡血”一词广泛流传于网络、电视剧、电影、报刊、杂志和生活中,看你跟打了鸡血似的”口头禅充斥其间。那么,鸡血真的可以往人身上打吗?有没有人打过鸡血,打了鸡血会有什么反应?近日,记者深入了解“打鸡血”的那些事儿。
打鸡血:熟悉的词,陌生的事
“看你今天精神的跟打了鸡血似的”看完这篇文章,我跟打了鸡血似的”大晚上了还跟打了鸡血似的不睡觉”……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这样说,但对于打鸡血的事却少有人知。
“这就是一网络流行语,形容人比较疯狂、特别兴奋,有精神。”34岁的市民赵延武师傅说,大家都这么说,都知道这个意思,但是这句话怎么来的,鸡血能不能打,真没听说过。”记者采访时了解到,由于电视、网络等原因,许多市民对“打鸡血”一词并不陌生,但对有没有人打过鸡血却不知道。
《鸡血疗法》:揭开一段过往的历史
襄汾县城梁师傅家中保存着一本《鸡血疗法》,这一书的封面已经丢失,内容丢失几个页面,但整体保存完好,书中记录了《鸡血疗法》的发展和“前途”。
这本书为蜡纸刻印,字迹颜色为蓝色,共有50余个页面。梁师傅按照书原来的样子,在书的封面写上了《鸡血疗法》。这本书为废纸的背面刻印,文字的背面有“……工装生产计划进度表”等字样及表格。
《鸡血疗法》详细介绍了鸡血疗法的起始、鸡血疗法在我身上发生的疗效、鸡血疗法的前途、治疗七十种病、鸡血的采取和保存以及注射方法等。书中有作者自己给自己治、给爱人治、给女儿治、给农民治的不少例子。该书还介绍了作者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给上海任永安棉制第三厂职工注射鸡血,约一个月的时间,注射了三百多人”的记载。书中有关打鸡血后的反应,有“精神旺盛,精力充沛”等文字。“跟打了鸡血似的”一句流行语可能源自这里。
特殊年代:拎鸡排队打鸡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老家贾庄公社(襄汾张礼乡)有外地来的一名医生,免费推广打鸡血,村民拎着鸡排着队去打。”梁师傅介绍,在排队的人中,就有我的母亲。”资料记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鸡血疗法”是疯狂蔓延的一种保健方法。这种方法的蔓延跟书中的“奇效”有很大关系。
《鸡血疗法》中记录:所谓的奇效是说,一个有严重痛苦的慢性病患者或急性病患者,并且是经过各方面及各种治疗,而尚未进展或者现代医学水平尚无办法解决的疾病,注射一次鸡血或几次鸡血而全(痊)愈。或显然大愈,以至继续注射而终获全(痊)愈者即可算作全(痊)愈。”作者打鸡血后的体会中有“1、精神旺盛,精力充沛;2、毫无病痛、绝不生病;3、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等。书中还有“治疗79种病”,内容包括高血压、神经性头痛、低血压、神经衰弱、消化溃疡、慢性气管炎、久咳不愈、支气管扩张咳血、风湿痛等。
《鸡血疗法》:正在被收藏的历史
“打鸡血”虽然曾经疯狂蔓延,但如今只留有这一个词还在流行。词虽流行,事却陌生。
梁师傅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学会打鸡血后,家里人相互打,打了后精神好,感觉不到疲劳,但已经好多年没打了,也不敢打了。“因为打鸡血曾经出过人命”。
据资料介绍:鸡血皮下注射(也称肌肉注射)疗法,曾在当时特定环境中流行一时,完全没有科学依据。鸡血本身的成分及有效因素都未经科研论证,同时作为一种血制品肌注到人体内,极易引起过敏、变态反应等副作用,而诱发多种不良后果。如哮喘、皮疹等多种疾病。
如今,《鸡血疗法》的相关书籍已经较为少见,这些反映一个时期特点的书籍已引起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博宝网店、孔夫子旧书网等都有这些书的交易。(文/图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李甲
上一篇: 探访"暖冬旅程"
下一篇: 浮山老干部局启动清理小药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