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燕丽:债我还 病我看 家我扛》后续
临汾新闻网讯 4月29日,本网刊发了题为《冯燕丽:债我还病我看家我扛》的报道,文中柔弱女子扛起生活重担的情节,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冯燕丽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5月初,记者赶往大宁县,走进了冯燕丽的生活。
“那些天”的“那些事”
在很多微信公众号转载本报《冯燕丽:债我还病我看家我扛》报道的那几天,引起社会各界和读者关注的冯燕丽却没敢出门,她要么等着大家吃中午饭时出门跑业务,要么等着快天黑了再行动。因为一直将遭遇与磨难隐忍在心里长达五年之久的她,不知道出门后会面对怎样的议论。
那几天,她接到了各种电话,有要捐款给她的好同事,有借钱给她的好心人,有提供诊治帮她弟弟的好大夫,还有找她补货订药的好客户……就连与她熟识的班车车主也把她“孝母救弟”的事迹在班车内向乘客传播开来。
面对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冯燕丽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压力也更大了。
“那些人”的“那些话”
在大宁县城的那几天,记者走街串巷,趁着大家闲聊时,探听关于冯燕丽的事情。
原来,百姓口中的冯燕丽是“五味”的。
有的人说:“她做的真棒,面对债主,承诺一分钱不少偿还。一个女子如此大义,有担当。”
也有人说:“她应该做的,5年时间孝顺母亲,救弟弟于危难,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不容易。”
还有人说:“冯燕丽是为了炒作,希望大家给她捐款,然后暴富。”
面对非议,冯燕丽坚守诺言,坚持走自己选择的路,用一句“日久见人心”坦然面对。
“那个人”的“那一天”
5月5日,天气晴朗,我们相约在大宁县城的十字街见面。为了能进一步了解冯燕丽的生活,记者跟随她一起去跑业务。一上午,我们共拜访了3位客户,目的是邀请他们参加修正药业山西分部的订货会。
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县城的路上,她骑得很快。
“瘦弱”一词顿时在我脑海里出现。我问她:“你每个月是怎么挣够给弟弟看病的钱?”她回答:“一单一单地跑,要想业务量高,就得比别人勤快些。还有就是态度端正,销售药品跟做人一样,容不得虚假。业界都说,夏天是药品销售的淡季,在我看来,没有淡旺季之说,只要我天天拜访客户,那么每个月都是旺季,如果我停下来,淡季就来了。”
她每去一家药店都会询问药效如何,并把药店的建议汇总,再做分析。一上午的时间太快了,我们骑着电动车也来回绕行县城两圈。
中午时分,冯燕丽回家了。在家里,她尽可能的充当一名贤妻良母,冯燕丽庆幸自己有公婆帮忙带孩子。这样,她才可以集中精力去闯市场。
短暂的午餐时间结束后,我们又开启了“拉业务、稳顾客”的模式。在此期间,我结识了另一名药品代理商。与对方的行头相比较,冯燕丽显得极为“寒碜”。而冯燕丽认为跑好业务要比穿戴重要得多。
和冯燕丽深入接触的那几天,她说她好久没有逛过超市了,更没有大包小包给自己和家人买过东西,她把能挤出来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工作上。
冯燕丽没有任何怨言,无论外界给她怎样的评价,她仍在岗位上坚守着,把挣来钱留给弟弟看病。同时,冯燕丽也希望家人能够理解她,因为她是娘家的顶梁柱,她不能抛弃,更不能放弃。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