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手抄“歌”里的文化世界

2013-11-21 19:40: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近日,收藏爱好者张师傅在一本旧藏的书中发现了一支歌的歌词,歌名有些特别,名为《斤称歌》,歌词更为特殊,是一系列数字。这支歌的出现引发了一群不懂乐谱歌曲的人的关注。

手抄本中的“歌曲”

张师傅的这本藏书为清末民初时期的手抄本,斤称歌》位于这本书的最后,歌曲为毛笔抄写,名为《斤称歌》,共17行。词为:一退六二五,二一二五,三一八七五,四二五,五三一二五,六三七五,七四三七五,八五,九五六二五,十六二五,十一六八七五,十二七五,十三八一二五,十四八七五,十五九三七五,十六一斤。

张师傅介绍,这本书是自己从古玩市场淘来的。他对书的内容并没有过多翻阅,这支歌曲虽名为《斤称歌》,但并不知道这支歌能不能唱,起初只是猜测可能是书的抄写者抄完内容后,无意间将其抄到了剩下的空白页上。

并非歌曲的歌诀

张师傅随后找到70多岁的收藏爱好者申民忠,经了解后才知道,这支《斤称歌》并不是音乐上的歌曲,是古代斤两的换算歌诀。

申民忠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定了度量衡标准,确定一斤等于十六两,这一标准一直延用了两千多年。一斤等于十六两如何换算,早在南宋时期,就有“两价化斤价”的歌诀: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记……”意思就是一两等于0.0625斤,二两等于0.125斤,三两等于0.1875斤……手抄书上《斤称歌》是我国先人为了十六两一斤的秤在累计加、减计算时方便而创造发明的,如“十一六八七五”即16两为0.6875斤,十五九三七五”即15两为0.9375斤。

据了解,直到解放后,我国统一计量,一律改为“十两一斤”,这种换算才慢慢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

生活中的“一退六二五”

在文学作品中,有“一退六二五”的用法,用来表示“打退堂鼓”。

文学爱好者葛师傅介绍,一退六二五”这一成语产生于当代,为偏正式结构,一般用于口语,比喻把事情推卸干净。语出欧阳山《三家巷》:“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这一成语在文学作品中也多有出现,口语中有“事已至此,你就别一退六二五了。”事到临头,你一退六二五,我怎么办?”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一退六二五”为成语,解释为:本是一句珠算斤两法口诀,十六除一是0.625,借用做推卸干净的意思。“退”是“推”的谐音,有时就说成“推”。

有学者考证,斤称歌》虽不是歌,但却是一种打击乐,始于南宋,完善于元朝,盛行于明、清,流传于武乡城关、东村、富庄一带。(文/图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