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朝拜
时髦青年
苏武牧羊
仙女散花
前不久,记者与常年游走于庙会与乡间弃庙的朋友一起走进了吕梁山深处,高山脚下的吉县朱家堡。晨光下,小溪边的古庙和古典优雅的舞台越发让人深感先人们对神灵的崇拜与聪明智慧。
古庙与舞台在小溪的南边,舞台坐南朝北,尚且完好,前后台的隔墙仍留有“文革”印记,前台两侧的壁画留下常年风吹及人为毁损的痕迹,整体画面仍然保存完整,腾云驾雾的哪吒故事依晰可辨。
院中的老槐树记录着庙宇的年轮。庙宇的正殿坐北朝南,门开在3间房的中间,两侧的窗户依旧完好,门外两侧竖立着两通石碑,西侧的是清代道光年间重修碑记,东边的是民国20年(1931年)重修碑记。透过门缝,看到房顶已经腐蚀塌落,露出天空。
“且夫神道设教,先代之流传保存古迹,民国之通例,有创始必有继作,乎承先启后,不至漫灭而无,闻也州治东五十里三皇峪口旧有九天圣母庙一座,三宫殿、文公祠侧乎左右,其创建何年,杳不可考,但观其遗碑重修者屡矣!历年既久风雨剥蚀……栋折梁摧墙崩垣,颓神像浸毁,莫右言状”正殿东侧民国20年(1931年)重修石碑记载,当年重修此庙时的损毁程度也不亚于现状。
走进殿内却让人眼前一亮,尘土覆盖的墙壁透出了五颜六色。
“精美的民国壁画很少见。有精美的传说,还有漂亮的色彩,巧夺天工的彩绘。”朋友们边说边拍。
有“群仙庆寿”百官朝拜”“苏武牧羊”麻姑贺寿”仙女献花”私塾与顽童”等精美的壁画,还有写着“牧童坐牛背,逍遥吹玉笛。玉兔还原处,和缓何用急”诗歌的放牧图,再现了当时人们的向往。
朋友说,战乱频发的民国时期,壁画很少,而能完整保存下来的更为鲜见。能在此看到1931年绘制的京津风情的壁画,令人惊叹。此庙虽已墙倾屋漏,破败不堪,但庙内保存完好的碑刻,技法精湛的木雕、砖雕,古色古香的戏台却让这座深山老庙显出一种灵气,那新颖别致的壁画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更让人惊叹的是在庙内四周墙面的精美壁画上,有浓郁的民国时期京津两地如“北京正阳门”、天津大街”等民俗风情和建筑艺术的珍稀画面。
在“北京正阳门”壁画上,可以看到高高的门楼和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建筑。从画面中看到有逛街的、购物的、吆喝的……通过壁画可以看出,当时虽已出现了自行车,但骑马仍然是人们的出行方式之一。
“天津大街”壁画上两边有高大的城墙,中间大街上有马车、骆驼、人力车,还有一列长长的火车。街道两边还可以看到身着军装、肩背长枪的军人,整个大街一派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
朋友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上乘的民国壁画,这些壁画对民国时期京津地方风俗、建筑结构的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但由于藏在深山无人问津,几十年来,风雨侵蚀,庙顶也出现了坍塌。虽然这些壁画年代不是很久,但却是民间民俗文化的一大景观。如能及时抢救保护,就可延续和链接起山西省古代遗存壁画那远自唐、宋延至元、明续至清代又至民国这一完整独特的历史画卷。
从庙宇石碑记载,可以看到“民国20年(1931年)”参与重修者的重视程度。参与捐款的人员众多,首事人有王温盛、王焕扬、张玉相等8人,经理人有张延新、杨清华、李东初、任诚运等16人。参与的工匠有木匠师高升、祥元,石匠郭玉财,泥水匠张鸿德、旺金,画匠田和、许进德、陈登峰。而撰写碑记的竟是山东省立第三中学毕业生娄承先,说明该庙宇有许多山东籍人士参与了当年的九天庙重修。在朱家堡村印证了记者的猜测,当地有许多人的祖籍是山东,虽然在此生活了几代,但仍是乡音不改。(文/图记者 王隰斌)
责任编辑:李甲
上一篇: 我市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建成
下一篇: 四六级考试改革 考生“喜忧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