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就幸福人生

2013-12-24 08:48:11 来源:临汾新闻网

    16年前,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憧憬,从隰县师范毕业的冯晓燕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岗位,从此,三尺讲台便成为她人生的大舞台;从教16年,她创新管理方式,创造幸福课堂,引导学生走向健康、快乐、成功,也在教育中成就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初为人师,冯晓燕便来到距大宁县城20公里的三多小学,挑起“关键年级”的管理和教学重担。三多小学是一所农村五年制完全小学,教学条件艰苦。冯晓燕白天上课、带领孩子们做游戏,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对住校生进行课业辅导,向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她的谆谆引导下,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被一点点激发出来。一年后,冯晓燕收到了她从教以来的第一份“成绩单”:那年小学五年级毕业考试,她所带的学生成绩名列全县同类农村小学第一名,她也因此获得了县级“模范教师”称号。
    1999年,冯晓燕被调入大宁县城关小学任教。在城关小学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她每接收一个班级,都会在一个星期内摸清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等,并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在她的班级上,班干部由全体学生民主推荐,每月一换。日常管理中,她有针对性地把对学生的管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强制管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第二个阶段是自我管理。在第一个阶段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达到自我约束,变“要我如何做”为“我要如何做”。
    在由冯晓燕执导的语文课堂上,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她根据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及学习基础,进行科学地分层教学,在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她的谈话、举止、动作,接受她,肯定她。同时,教学中她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教学提出了“学会-会学-创造”三个层面的要求,教孩子学习知识的积累,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意志,注重养成孩子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方法。对孩子而言,学习不再是被动地等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主动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在她的班级里、在她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岗位,都有各自的任务,真正达到了“寻找一个岗位,获得一份体验,人人有岗位,你我共成长”。她在班级中开展“人人皆星星,颗颗亮晶晶”的每周一星评比活动,用“放大镜”去寻找每一位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班里最闪亮的一颗星。
    一个个盖着红印章的荣誉证书,是她教育人生的幸福写照:连年获得县级模范教师称号,省、市、县教学能手,市优秀辅导员,市优秀教师,市德育标兵,今年又被评为省学科带头人。她教过的学生中有的已经就业,成为不同岗位的优秀人才,有的受她的影响考上了特岗教师,和她成为同行,有的还在上大学、高中、初中……对于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立志把终身献给教育事业的老师来说,名也许是淡如水的身外物。然而,对于一所学校、一个区域的教育而言,名师却是精神财富,能带来极大的社会效应。
    “名师”冯晓燕在山区“出名”了,面对各种“高薪聘请”,冯晓燕不为所动。她把青春和梦想倾注于山区教育,就像一支点燃的红烛:烛光跳动,烛花闪烁,默默地照亮了山区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