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原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盛行于晋南的尧乡庙会在大村镇年年举办,迄今更为兴旺,成为物资交易与文化娱乐相结合的群体活动场所。最为临汾当地群众喜欢的庙会形式,被称为“逢集”、“赶会”。旧时的临汾庙会是文化娱乐集中地,各种民间文化娱乐活动要在此时大显身手,威风锣鼓旗伞都要出场,蒲剧大戏(又谓“高台戏”)演出吸引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观赏,五彩门楼、大红灯笼、可口小吃、民间杂耍更是流光溢彩、种类齐全,所以,每次庙会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如今,临汾的庙会已和名胜古迹旅游地结合起来了。洪洞广胜寺庙会,是每年农历三月十八为水神生日而举办的庙会,名播三晋。蒲县柏山庙会,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为东岳大帝生日而举办的为期十天的庙会,近年来成为“安全生产”活动会,延续至今。襄汾的华陀庙会,俗称鸡架沟庙会,每年五月端阳节举行,这是一个以求药治病为主要活动的庙会。平阳的尧庙庙会,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举行盛大的祭祀帝尧仪式,并举办跨省区地界的骡马大会。此外,旧时洪洞县羊獬村有祭祀娥皇女英的庙会;浮山县天胜宫有祭礼道教老子之庙会;赵城镇(县)有纪念人祖女娲的庙会。今吉县壶口瀑布已成为国际旅游胜地,每年举办国际旅游活动,实为庙会的发展。庙会与从上古传下来的风土人情密不可分,多则为半月20天,最少也有3天。临汾各地的庙会,除了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是群众自觉形成的商贸民俗,深入到各家各户,方便了群众物资交流,各地乡镇也就随之产生了逢集的地址与日子。在临汾,就将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依地理形势和商贾流通进行安排,并尽量不与邻县镇的逢集日矛盾。比如:乔李镇逢集日为一、四、七,大阳镇逢集日为三、六、九,此两镇与洪洞、浮山为邻,因此是参考洪洞、浮山二县而定的逢集日;金殿镇与襄汾县襄陵镇距离较近,逢集日不相重,金殿镇为三、六、九,襄陵镇二、五、八,刘村居该县中间为一、四、七。现如今,蹦极、灯展、动感电影、书法展示、科技展览等活动,使庙会增添了浓浓的文化味儿,仅尧庙庙会一天的人流量就多达三四万人次,部分景点对老人和儿童免费开放等举措也深受群众欢迎。临汾庙会,在一年年的发展中诉说着平阳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正是:古城平阳美名扬,历史厚重民俗丰;逢集赶会来临汾,喜看变迁品人生。
锡刚 文/图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临汾日报印刷厂:多举措提高职工幸福指数
下一篇: 持续使用电暖宝 “低温烫伤”全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