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春节里的“红”与“黑”

2014-02-18 08:32: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风尚。马年春节让所有人都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新改变,这股新风气既有官场净化传递出的巍然正气,也有社会风俗改变带来的新景致。人民群众的素质不断提高,文明意识悄然崛起。这种“新”也许只是一桌“光盘”的家宴;也许只是一次文明的出行;也许只是一个低碳的理念……在这个春节里,我们发现确实有些市民的素质和行为处处彰显着文明,令人可喜。但不文明的现象也比比皆是,我们就悉心扫描一下春节里的“红”与“黑”,让我们摒除陋习,弘扬正能量。

家宴聚餐也“光盘”

老百姓过年有“年年有余”的思想,大年里亲朋好友隔三差五免不了聚个餐。自去年社会上下开始倡导“光盘行动”以来,在饭店里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现象明显减少,朴素、节俭之风渐浓。人们逐渐养成了“吃多少点多少”,“吃剩全部带走”的好习惯。

家住市区迎春南街的郭阿姨是一位“光盘行动”的积极倡导者。往年春节,为了应酬来往的亲友,郭阿姨从年前就要大包小包买一大堆蔬菜水果、鸡鸭鱼肉和烟酒瓜子等囤起来,冰箱里塞得满满的,准备待客,动辄买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然而,囤年货很容易造成浪费。郭阿姨说,“蔬菜水果和肉类买多了,最后都不新鲜了,要扔掉一部分。瓜子、糖等年货这些年人们也不稀罕了,每年年后都要剩下很多,最后也只能扔掉。”

今年春节,郭阿姨一改往年,倡导了一场“光盘”家宴。她说:“往年春节有亲友来家里吃饭,我都会准备一大桌饭菜,鸡鸭鱼肉的什么都有,客人吃完后,每个盘里都会剩下许多,这样才觉得丰盛,能显出诚意来。但是客人走后,很多的剩菜只好倒掉。”郭阿姨接着说:“我今年招待亲友的饭菜都合理搭配荤素,最主要的是都比较‘精致’,吃多少做多少。并且告诉用餐的亲友必须‘光盘’,不能浪费。”“我的‘光盘’家宴不仅没有人觉得不好,反倒是叫好声一片。”郭阿姨自豪地告诉记者。

爆竹不再震天响

2月5日是正月初六,一大早,市区解放东路东方亚特兰小区的清洁工们就开始了清扫工作。正在清扫小区爆竹碎屑的张师傅对记者说。“比起前两年,今年我明显感觉到工作量少多了。主要是今年过年放炮的人少了,过了正月初五,小区里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新的鞭炮碎屑了。”

比起往年来,马年春节,很多市民感觉到,鞭炮燃放量明显减少。“国家三令五申说燃放鞭炮影响环境,我非常拥护。今年我象征性地买了两挂鞭炮,三十晚上放一挂,初一早上放一挂意思意思就得了。”家住市区广宣街的周师傅认为,少买鞭炮少花钱,还少污染环境,挺好。

“80后”市民梁女士告诉记者,今年过年,她们家没有放鞭炮,而是挂起了象征喜庆的红灯笼。“去年冬天的那一段儿雾霾天让我感触太深,一想到爆竹燃放后呛鼻的气味儿,我就觉得有负罪感。今年过年不放炮,也算是为保护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而且事实证明,没有爆竹震天响的大年,一样可以过得有滋有味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过年多数市民对减少鞭炮燃放表示赞成。他们大多感受到,马年的春节安静不少,空气质量也还不错。

出去过年也热闹

贴对联、放鞭炮、包饺子、团圆饭,这是中国人熟悉的“过年”。在中国人的传统里,仿佛过年就是要回归、要欢聚。而这样的回归和欢聚,又时常被诠释成餐桌、酒桌、麻将桌等等。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颠覆这样的“传统”,选择走出去过年。

“以前人们过年都是往回走,即使没什么事儿也喜欢窝在家里,现在的人观念不一样啦,过年都喜欢往外走。”67岁的景老师是县底镇城隍村人。他告诉记者,以往过年儿孙都会回到村子里陪他们老两口一起过年,马年的春节儿孙并没有回来,而是把他们二老接到了城里,去逛了尧庙、看了冰灯、还去了古城公园和尧都公园……景老师心情大好地说:“还是出来过年好,看看周围的新变化,感受感受过大年的气氛。”

同样选择走出去过年的还有家住市区解放东路的陈女士。陈女士说:“我的马年春节开启的是运动模式,时尚健康。”陈女士告诉记者,每年过年为了能给所有的长辈拜年,有时一天要跑好几家赶趟儿。本来就7天的春节假期,全都忙碌在了串亲戚的路上。今年春节,陈女士带着儿子过了一个完全轻松、愉快的马年春节:“大年初一我们去了滨河游乐场,大年初二我们去了东岭滑雪,大年初三我们去看了一场电影,大年初四我们去DIY做饼干,大年初五去K歌……不用忙着赶路、不用一场接一场的吃喝、没有串不玩的亲戚……我觉得这才叫过年。”

 

打牌输掉年终奖

春节7天长假,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段忙碌的欢聚,但也有一些人把过年当做一次疯狂的消遣。过年团聚,打牌娱乐自然是很多家庭的“固定节目”,但如果通宵达旦沉迷赌桌就值得我们摈弃。

酷爱打麻将的侯先生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他一共打了7场麻将,几乎每天都要打一场,还没放假就跟同事一起打,过年团聚就和亲戚一起打。“总的来说,打牌输了一半的年终奖,偶尔也会赢钱,但朋友又喊要请客唱KTV,这样连赢的钱都吐出去了,到最后怎么都是输。大过年的还因为打麻将和爱人吵了一架,伤了和气又伤财,实在是不应该。”侯先生无奈地说道。

27岁的唐先生也非常喜欢打麻将,他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也没有什么收获,就是和朋友一起聚会打牌的开销比较大,身边的朋友都是些年轻人,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就是打牌、打麻将。“年后我大概算了一下,7天什么也没干,单是打牌进进出出一共用了2000多元。”唐先生说。

天天赶场累得慌

“每次回家,聚会聚得我都头疼,一场又一场,哪个不去都不合适”,赵女士在北京工作,每次春节回家她都要参加亲友的各种聚会,有时一天需赶赴多场。

赵女士介绍说,早在春节前就有朋友邀约春节期间的聚会。“像今年,我除夕当天到家,但提前一周高中同学们便打电话告诉我,哪天、几点、在什么地方聚会”,赵女士说,很多同学都在外地工作、生活,仅有过年期间大家才能回临汾相聚,所以这样的聚会又不想错过。高中同学聚会后,紧接着是初中同学聚会、家庭聚会。赵女士表示,虽然与同学聚会十分开心,但过多的聚会,也为她带来了烦恼,“过年回家最主要是想陪陪爸妈,但每天都有聚会,短暂的假期很快就从各种聚会中结束了,几乎没有时间陪伴爸妈。”

“初三晚上我一共赶了3个局。先跟家里人吃一顿饭,吃完之后马上打车再跟高中同学喝一会儿酒,完后再赶着去和朋友唱KTV,哪个局都不能缺席啊!”今年29岁的吴先生说到春节里的聚会实在无奈。“天天和同学、朋友聚会感觉比上班还累,明年我应该好好计划一下春节假期,带父母去旅游旅游,也许会比现在更充实”。

出租宰客没商量

大年里走亲访友自然不能少,但是在这喜庆的节日里,有车一族出门常常感叹“走到哪里都是堵啊!”而借助公共交通或是出租车出行的市民则更是感叹“春节里宰客真是不带商量的啊!”

家住市区解放东路的靳女士就向记者吐槽自己的被宰经历:“大年初三我要去鼓楼西街的舅舅家拜年,打车有多困难先不说,有些出租车竟然还挑拣乘客,随意拒载。好不容易拦到一辆车,司机开口就是30元,一点讲价的余地都没有。”

春节期间打车难不仅是靳女士一个人的经历。很多市民都表示出租车不打表不说,三轮车也出来“趁火打劫”,喜庆的新年因为出行难让人觉得特别闹心。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正月初二她在市区平阳广场等出租车,可是苦等近半个小时也没等来一辆空车,无奈她只能拦一辆三轮车,可是一问价王女士就被惊呆了,起价10元。“要是不坐三轮吧,自己打不上车,要是坐吧,那就是自己认宰。说什么明年也要买辆车了。”王女士说。

 

记者感言

不论是爱过年、盼过年也罢,或是烦过年、怕过年也罢,年都会如期而至的,既不会应为谁爱和盼而快一些多一些过年,也不会因为谁烦和怕而慢一些少一些过年。重要的是,我们在对待过年上,应该秉持理性,弘扬正能量,摒弃负能量;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让中华民族这种过年的习俗与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越来越美好。让我们摒除陋习,树立新风。传递“正能量”,欢欢喜喜过大年!

■本报记者 景文婷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