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的战斗“医师”

2014-02-27 08:04:09 来源:临汾新闻网

 

图为王青在为患者仔细做检查

有一种力量叫宁静,有一种平凡叫责任,还有一种担当叫不悔。当第一眼见到他时,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一份安静,对工作充满着未知的探索和研究,他就是临汾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青。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一切病人,敬畏生命、尊重患者。”医者仁心,王青是这样说的,从医20余年来也是这样做的。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本着注重发展、勇于创新、技术兴科、团结兴科的理念,王青带领着消化内科从弱到强,飞速发展。

2011年,在担任消化内科主任时,面对着科里医师力量不足,医师普遍年轻、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以及医师对内镜技术掌握率不高、操作技术普遍较低的局面,王青双管齐下。首先从规范三级查房制度入手,严格要求并悉心指导医护人员。他要求每位年轻医生从查房前要翻阅医学书籍,针对病情找到理论支撑点,再结合上级医师的查房反馈结果,进行分析与学习。其次从内镜操作技巧“传、帮、带”着手,有计划安排内镜操作实践少、操作技巧不高的年轻医师在内镜室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专项学习,通过有操作经验的医师向年轻医师手把手传授和帮助,促进全科医师内镜操作技巧的全面提高。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科人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人人争上游的良好氛围。如今的消化内科医师力量雄厚,不仅为消化系统的病患提供了一个健康与康复的保障,更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系统消化内科医疗水平的提高。

从医20余年,王青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医疗临床第一线,2008年被临汾市人民医院评为“医德医风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擅长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性轻症、重症胰腺炎、炎症性肠炎等疾病的诊治及内镜下治疗工作,他不仅是临汾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还担任山西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消化内镜青年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肝病分会常务委员。

从1991年从事医务工作至今,王青始终坚持以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学科的建设发展中。多年来,他倾心于消化内科的发展,精心服务于每一名患者,已成长为一名工作上能独当一面的学科带头人。自担任消化内科主任之后,他赴上海市长海医院学习ERCP术,不仅自己在沪进修了6个月,还不断派科室医护人员赴沪进行短期的培训,主要针对ERCP、ESD、超声内镜等技术。从2013年以来,在他的主导下,消化内科先后开展了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套扎术、EMR等内镜下治疗、ERCP超声内镜、电子内镜下染色等技术项目。

王青经常教育他的学生,选择了医学,就是选择了奉献,要对得起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寄托。他常说:“病人性命相托,我们怎敢说辛苦!”在他的工作理念中,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只有医术水平达到了,才能真正做到治病救人。

2013年10月15日中午,一位28岁的年轻女患者因为大量呕血收住在消化内科。该患者3年前确诊为乙肝肝硬化,在入院前呕血总量已达2000毫升以上,入院后半个小时内再次呕血约1500毫升,血压降到80\50mmHg,患者面色惨白、大量出汗、四肢发凉,出现休克,病情危重,值班医护人员立即紧急抢救,此时正在家中准备吃午饭的王青接到值班人员电话后,立即赶赴医院,在具体了解了病情后,他考虑到该患者出血为食道曲张静脉破裂所致。面对一个年轻的生命,面对着患者的痛楚和其家属的期盼,王青决定采取食道静脉曲张硬化术对患者进行止血治疗。经过20分钟的内镜下治疗,患者的出血基本停止,各项指标也趋于平稳。正是由于新技术——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套扎术的引进和开展,才使得此类病人的死亡率明显下降。

面对荣誉,王青总是一笑而过。因为这仅仅是他救治无数危急病人中的一例,他最大的渴望和幸福是病人的康复,而不是感激和答谢。

2013年9月29日,该科室收治了一名腹痛的患者,第二日查房,王青在认真询问完病史,详细查体后,结合部分辅助检查结果,立即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并有发展为重症的倾向。随后要求主管医生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汇报急查结果,并亲自联系增强CT室,陪同病人检查,最终确诊为重症胰腺炎,从早上8点到次日的凌晨3点,王青一直在科室,邀请相关科室会诊,和会诊医生一起谈论病情,向家属耐心解释,直到把病人转往重症监护室,他才稍稍休息。

20多年来,经王青医治的病人不计其数,他都能以党的教导去做医疗工作。提到王青,熟悉他的人无不称赞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实践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使命。他也以其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而深得病人、家属及同事的好评。作为消化内科的学科带头人,王青不断以自己精湛的技艺,高尚的人品,赢得患者的信任。(记者 杨文婷 段小婷)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