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上的“烛光”

2014-03-13 08:11:3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她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她数十年如一日,以校为家,视生如子,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她就是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隰县阳头升乡罗正堡小学教师白东梅。

任教32年来,白东梅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历年来,她所担任的学科在县、乡组织的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她辅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奖,她本人先后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

 

细心关爱 耐心帮助

1981年9月,白东梅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她就把人生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她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胜于母爱。

因为这是一种理性的爱、一种博大的爱。白东梅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并能及时纠正、教育,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进。

在白东梅所在的班级里,有个女孩叫李丹,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白东梅在课堂上经常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在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

当她发现李丹的普通话很好时,就在午间课外阅读学习中,让她带着大家朗读。渐渐地,李丹能够大胆地走上台来表现,还当上了课代表。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白东梅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无私奉献 无怨无悔

多年来,由于白东梅夜以继日的工作,2003年那年,她病倒在了讲台上。学生们害怕得哭了,慢慢扶起她,送她去了医院。经医生检查,她由于过度劳累和不规律的饮食,患了糖尿病。在住院期间,家长和学生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儿地看望她,一个苹果,一把花生,两行热泪,感动得她在病床上又给孩子们开了辅导课。医生劝她要多休息,她却“不听话”,使得医生不得不“轰走”孩子们。虽然躺在病床上养病,但白东梅的心里始终放心不下孩子们的学业,病未好就又登上了讲台。

由于长期的辛苦,白东梅落下了一身的病:讲台上的长久站立使她得了颈椎病和腰椎病;长期骑自行车在山区路途中的颠簸,使她膝盖患了关节炎;平日里的头痛头晕……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很心疼,让她请假在家养身体,可是她却笑着说这很值得。几十年,白东梅坚守在山区教育的岗位上,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激情,青丝变成了白发,她那坚毅欣慰的笑容成为盛开在家长心中的太阳花。而她却说,看着一拨又一拨的孩子长大成人成才,她很欣慰。

白东梅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着学生攀登新的高峰。她是辛勤的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出的桃李更加芬芳艳丽。

 

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