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刘江鹏:躬身耕耘育桃李

2016-07-05 10:07:1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躬身耕耘育桃李

——记襄汾中学年级主任刘江鹏

  临汾新闻网讯 在距离2016年高考还有71天的3月29日下午,透过襄汾高中高386班的前门玻璃向里看,讲台上的刘江鹏正拿着一份语文试卷,与学生们认真分析每道题的答题思路。

  “压力肯定是有的。这份压力,来自于在接下来两个多月时间里对学生成绩的进一步提升。”采访中,刘江鹏习惯性地整理了一下头发。今年41岁的他,已微微有点显出谢顶的痕迹。这是他多年来担任班主任、躬身耕耘的佐证。

  自1998年从忻州师范专科学校算起,刘江鹏已经在讲台上站了18个年头。

  18年来,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怀着“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怀着“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的信念,刘江鹏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办法,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与肯定,同时也获得了多项荣誉——被襄汾县委、县政府评为“模范班主任”、被市教育局评为“市模范教师”、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骨干教师”……

  营造积极乐观的氛围

  刘江鹏深知,营造积极乐观的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此,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刘江鹏就这样为他们定位:“你们每个人都是‘形象大使’。走出班级,你们就是班级的形象大使;走出学校,你们就是襄汾中学的形象大使;走出国门,你们就是中国的形象大使。”他有意识地让学生把自己的言行举止与集体名誉联系到一起,让学生感知自己对集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主动为班级争光,学会在制度约束下自由地学习和生活。

  刘江鹏认为,一个凝聚人心的班集体必然造就一批优秀的学生。他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团结互助、爱班如家,尤其是在全封闭管理的校园里。

  就全封闭管理的襄汾高中来说,高中3年的时间里,同班同学要比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要长得多。在注重教学的同时,刘江鹏引导学生在生活上培养“兄弟姐妹”的情感,互帮互助,珍惜在一起奋斗的美好时光。

  一个团队要有“领头羊”才能生机勃勃。为此,刘江鹏还在班级设立各种明星评选,为学生树立自信和榜样,努力营造奋发向上的集体。

  此外,刘江鹏还着力营造良好的班风,让每一名同学都有上进心。良好的班风是优秀学生成长的沃土。人心齐了干什么?他时常与学生座谈,组织学生围绕“我们班,在哪些方面得第一”开展大讨论,共同制定班级的奋斗目标,让学生整理归纳自己的奋斗目标,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班级的目标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

  在刘江鹏所带的历届班级都能够形成“四个一”,即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生活集体、一个科学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健康积极的精神状态、一个对得起亲人的成绩。

  设计个性的学习方法

  “在学校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刘江鹏说,一有时间,他就与学生面对面谈心,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学习方法和理想抱负,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以及要干什么,并为学生建立起成长档案,掌握他们思想动态变化。

  他还鼓励学生:“有任何困惑随时找我,在学 校,我就是你们的监护人。”

  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刘江鹏提出了“大胆创新、超越自己、超越老师”的口号,鼓励同学们就老师讲解内容进行深思,并告诉他们:“只要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深思一点,就有可能超越老师;只要再努力一点,就会超越自己;只要步子再迈出一点,就有可能创新。”

  刘江鹏教育学生要把学习融入生活,使学习生活化。为了让学生融入生活、感恩生活,并用文字记录自己成长的历史,他不时向他们展示自己写的教学心得,经过不断熏陶,学生手中的“校历”终于用起来了。

  如今,刘江鹏的学生都将学习看成一种生活。生活目标明确,每天的学习自然就有了情感、有了趣味、有了层次、有了品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创新、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生活。

  盯紧学生发展的基础

  “老师的根本使命不只是教书,更要育人。”刘江鹏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善待自己的每一名学生,让他们有勇气成就自己。即使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他也关怀备至,让学生不放弃学习、不放弃自己。

  “只有学习才能进步!”这是刘江鹏常对学生说的话。他相信每一名学生都会做出一定的成绩,并不断给予他们鼓励,使他们爆发出无坚不摧的力量、充满上进的激情和信念。他让学生把考试看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过程,几年来,在他的班里,没有一个学生放弃学习。考好了,学生为自己的成功而喜悦,但很快就平静下来;考砸了,学生也不会心烦气躁,会理性地分析失误,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

  学习之外,刘江鹏更愿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上的温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卢俊会曾是刘江鹏所带班级里的一名学生。彼时,这名学生曾因家境贫困差点辍学。为了能让卢俊会继续上学,刘江鹏专程赶往她家做思想工作。同时,每月还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来,为她贴补一些生活费;春节前,他还和妻子一起为卢俊会挑选了新衣服。

  对于刘江鹏而言,让学生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对待朋友、对待社会,才会放平心态、享受快乐。因此,他经常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激,拥有一颗感恩的心。”2005年开始,他对班里的学生开展了感恩教育。他认为,这是让学生体味生活、品尝幸福、时刻保持学习动力的最好方法。

  “感恩是他们内心被打开时的那一道优美的弧线。”刘江鹏说,令他自豪的是,他所教过的学生不仅学习出色,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生活,“这是我从事教育的最大收获!”记者 卞志强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