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霍州市李曹镇工作以来,镇党委、政府带头全力念好“真、全、实”三字经(真心关爱青少年、、全力支持关工委、实实在在搞活动)进一步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放在心里、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努力让全镇青少年朝着“吃好饭、上好学、看好医、就好业、居好家”健康成长的目标迈进。
高度重视,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放在心上 “办好现在的事、替未来负好责”是霍州市委一直坚持的工作理念。李曹镇按照市委提出的“哪里有青少年,就关爱到哪里”的要求,将这项工作纳入构建幸福美丽新李曹的总体规划,纳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强力予以推进。
切实把关工委工作作为“一把手”的任务。李曹镇关工委工作有非常好的基础,全镇形成了“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不单是老同志的事,而且是党委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的共识。作为基层党委书记,我认真执行上级有关精神,并将其纳入党委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年初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关心下一代工作,每季度我和党委成员都要集体听取一次关工委工作汇报,凡涉及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大问题,镇党委都及时研究解决,凡是关工委的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我都全程参加。
不断壮大关工委队伍。我们积极壮大关工委队伍,吸收宣传、教科、团委、司法、妇联五位有名望的离退休老干部,配强配齐了镇关工委领导班子。党政班子分片负责,逐一走访辖区内的离退休老干部,并依据离退休前职业和特长分类登记,亲自登门请其“出山”发挥余热。全镇共邀请到135名“五老”同志,充实到了32个村6所学校和5家企业,建成了覆盖镇、村、校、企的关工委组织网络。
全力支持关工委工作。镇党委、政府把关工委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门为“五老”提供了两间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办公室。各村关工委与村级党员活动室一室多用、错时利用,有条件的村还根据自身实际开设了“老少活动室”。此外,我们还健全了关工委例会制度,确定每月10日召开,每次例会我都坚持亲自参加,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在全镇形成了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整合资源,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抓在手中 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我认为要从工作方式、工作内容上不断创新,最关键的就是要有好的活动载体。今年以来,我们在全镇建立了“一团、二队、三基地”的关工委组织格局,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一团”。成立由15名老干部组成的教育宣讲团,充分利用学校、红色教育基地等阵地,对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巡回宣讲,帮助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镇营造出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今年以来,宣讲团已经28次深入各村、各学校、各企业,开展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共筑中国梦、重温革命历史等方面的宣讲,得到了全镇青少年的普遍好评。
“二队”。在镇党委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设置了“四类”困难学生帮扶队和社会青年教育队。“四类”困难学生帮扶队深入各村各学校实地摸排,对全镇双亲亡故、单亲亡故、父母一方卧病在床、本人有重大残疾的学生,上报民政部门及时救助。对情况特殊可能失学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完成学业。社会青年教育队由公安、司法、检察院等部门的退休老干部组成,旨在加强对社会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特别是针对“两劳”释教青少年和失足青少年等特殊群体进行教育,给跌倒的孩子自我爬起、改过自新的机会。
“三基地”。我们把七里峪十三烈士陵园、石兰峰纪念馆、南堡革命烈士纪念碑定为全镇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清明、“六一”、国庆等节日组织青少年参加各类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全市受教育人数达到2000余人,进一步坚定了广大青少年的理想信念。
倾情服务,把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到实处
捐资助学,温暖人心。针对濒临辍学的“四类”困难学生,在市委统一救助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又组织了募捐活动,“五老”同志们慷慨解囊,共筹集资金5万余元。特别是我镇的张德英老人,捐资2万元,还拿出自己毕生积蓄为学校打井,无偿捐赠自己辛苦种下的1000多株树木,他的先进事迹得到了省、市的多次表彰。同时,我们对全镇的留守儿童做了摸底调查,聘请部分退休教师、村干部充当爱心家长,为25名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作业辅导、生活帮扶等服务。
爱党教育,润物无声。我们组织各村青少年开展“党在我心中”、“中国梦·我的梦”等演讲比赛,引导青少年追梦、圆梦,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合格接班人。借助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和谐城市的契机,由关工委组织配备了辅导员,在全镇中小学校开展环境卫生清洁行动,鼓励学生们投身环境清扫和垃圾捡拾活动中,弘扬了“团结奉献、敢于担当、实干践诺、拼搏争先”的霍州精神。
科技帮带,脱贫致富。我们抓住全镇打造北片畜牧、南片果业、沿山干果、山区旅游、沿线苗木和广场三产六大产业片区的发展契机,深入开展“提技能、学科技、奔小康”活动,先后邀请省农科院、霍州市畜牧中心等专家举办20余场专题讲座,推荐了86名青年参加了SIYB创业培训,联系协调农村信用合作社为部分创业青年争取到每人10万元三年无息贷款,极大地激发了青年的创业热情。罗涧村支部书记刘德保成立了矮化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了全镇200多名青年入社,种植面积达到了500余亩,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核桃村。
“五老”同志们充分发挥千山万水奔波、千辛万苦服务、千言万语宣讲、千方百计帮扶的无私奉献精神,倾情服务,用真诚的爱心为青少年的茁壮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李曹镇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作者系霍州市李曹镇党委书记 荀彦龙)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弘扬传统文化 践行国学真谛
下一篇: 霍州市创新教研思路提升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