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董文达)近日,我市非遗项目“蒙眼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郑平应邀走上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民间艺术协会的讲台,她精湛的剪纸技艺和高超的授课水平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同时,她还被该学院特聘为民间美术协会老师。一个农家女凭着一把剪刀当上了大学老师,在临汾城乡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郑平出生于山西曲沃县曲村镇下坞村一个普通的农民艺术家庭。浓浓的民间艺术氛围,使她从小就耳濡目染,喜欢上了画葫芦、剪纸、印制木版年画、沥金漆画、布艺等民间艺术。尤其是对广泛流传于晋南大地的剪纸艺术情缘深深。26年来,在她爷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美术家”郑月巴的调教下,练就了一副蒙眼剪纸的绝活。其作品构思巧妙,刀法纯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08年奥运会期间,她的祥云剪纸小屋“蒙眼剪纸”成为赛场外一道亮丽的风景。
郑平高中毕业以后,正式拜爷爷郑月巴为师,坚守在民间艺术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她从剪纸的基本功练起,手指头不知被扎伤了多少次,剪刀不知用坏了多少把。天道酬勤。郑平练就了“蒙眼剪纸”的拿手戏。2013年,郑平和她的爷爷一起当选为中国公益广告委员会委员(全国仅50人,山西只有8人)。郑平剪纸作品《中国梦中国喜》在8月26日《光明日报》、9月6日《人民日报》“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专版刊出,各大媒体竞相转载。农家女郑平登上大学讲堂,必将对临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
下一篇: 第24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