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在哪?

2014-03-31 08:19: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眼下,全国很多大专院校都开始举行春季招聘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也开始了求职之旅。据了解,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这意味着,继去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后,2014年将再增28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此形势之下,大学生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大学生就业难吗?客观上讲,的确很难。一是高校培养计划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二是公办学校的层次升格、盲目扩招,民办、合资、股份制等非公办高校异军突起,网络教育更是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导致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历史新高,办学质量下降,学历泛滥、文凭贬值。三是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扶持、引导、服务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这些都是客观因素、外部因素,短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可是,主观上呢?大学生们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成才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内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如何在困境中、挑战中获得机会,这就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前不久,媒体曾报道过一则新闻:一个大学生名叫刘宁,四年前曾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凉山某县理科状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于是,他干脆不去找工作,蜷缩在出租屋内,生活只剩下看小说、睡觉、上网吧,最终流落到了街头。记者采访他时,他说自己曾希望“像爱因斯坦、霍金一样,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甚至能影响整个世界。”可现实中,他却感觉“很无聊很没意思,看不到意义、找不到目标。”人们往往只看到伟人头顶上的“光环”,却对他们成功背后的痛苦和磨难视而不见。伟大的科学家是天生的吗?爱因斯坦从小就被认为“智力迟钝”、反应迟缓”,到处受排挤、讪笑。后来,他考大学失败,家庭破产,婚姻失败,又病魔缠身。生活中遭受了诸多磨难,可是,爱因斯坦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不动摇,经常躺在病床上坚持做研究、写论文。爱因斯坦积极的人生态度、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为人类进步作贡献的精神动力,是他战胜困难、独立特行、冷对偏见的内在力量。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21岁时不幸患上了肌肉萎缩症,只有两根手指可以活动,被“禁锢”在轮椅上三十多年。后来,又因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从此彻底失去了说话的功能,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霍金被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他也是世界公认的“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

一个人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是好事,但也应明白,如果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不努力迎接各种挑战和磨难,理想和目标永远只是“镜花水月”。清代彭端淑的《为学》中有记载: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这位贫僧的物质条件很差,只有“一瓶一钵”,可是,他却能凭借志气、毅力到达“南海”。可见,人的主观努力的巨大作用!“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难与易的转变,关键还在于心态、观念的调整和改变。笔者想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说,大学毕业其实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真正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只要你胸怀理想,立足现实,从当下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断用心去追求、去奋斗,你的生命就会有芬芳,你的生活就会有幸福,你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陈华)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