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四提五推进” 整体工作有提升

2014-05-15 09:17: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近年来,古县关工委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坚持“三抓”,注意“四提”,突出“五推进”,使关工委主题活动有创新,基层建设有成效,品牌工程有特色,整体工作有提升。

坚持“三抓”强化基础建设

坚持抓机构。抓基层,打基础,是开展关工委工作的内在需要。截至2012年,全县7个乡镇、111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关工委组织,关工委主任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兼任。2013年,又把关工委组织拓展到全县23家国有企业和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

坚持抓队伍。经过各级关工委组织推荐、领导审定,选拔了600多名政治坚定、思想觉悟高、有特长的“五老”和爱心人士、社会志愿者参加到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中来。

坚持抓制度。2011年以来,建立健全了县、乡、村各级关工委的学习、工作、活动和会议制度,同时还建立了关工委工作激励机制,对工作政绩突出,受到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发文通报,给予物质和荣誉激励。

注重“四提”凝聚工作正能量

认真组织学习培训,注重关工委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县关工委根据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居住分散、集中学习不便的情况,为他们订阅《火炬》和《关心下一代》等杂志。县关工委主要领导和驻会人员经常深入到乡镇、社区,传达学习中国关工委、省、市关工委领导的重要批示、讲话以及有关文件精神。邀请县委宣传部、党校、组织部、政法委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分专题进行辅导。同时还组织乡镇、村、企业关工委人员现场交流,进行实地培训。

突出“关爱助学”主题,注重服务青少年质量的提升。县关工委领导班子10年接力,坚持为青少年送书不停歇,总数量达10万余册;助学圆梦不停步,先后帮助1000名贫困学生走进大、中、小各类学校,仅2013年就筹集爱心助学基金80余万元,为126名小学生发放救助资金807万多元。

精心打造品牌工程,注重活动内容方法的提炼。县关工委与县教育部配合,引导青少年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思想基础,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积极探索融思想性、知识情、趣味性、前瞻性于一体的教育模式,拓展“中华魂”和“中国梦”读书活动内容。通过交流演讲、基层实践、观摩评比、激励表彰,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注重典型的培养和提携。县关工委认真学习大同刘官庄、浮山东鲁村经验,组织关工委人员和“五老”先后去侯马、浮山、安泽、洪洞、新绛等地参观学习。总结了岳阳镇、古阳镇、陈香村“抓班子、建阵地”,努力激发基层活力,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的做法,培育树立了张家沟村、白素村、利达焦化公司等先进典 型,使全县关工委工作充满活力,富有成效。

着力“五个推进”创新关工委工作

以深入宣传为抓手,推进全社会关心下一代工作正能量的播撒。通过组织“五老”入农村、进企业、走社区、召开会议、动员企业老板回馈社会,宣传爱心、助困活动,约请和组织县、乡(镇)、村三级书记撰写关爱文章,表态亮相,从而唤起社会更多的人关心青少年,关爱贫困生,进一步扩大扶贫助学的号召力、影响力。

以调研为龙头,推进关工委工作的创新扩展。县关工委根据实际,对全县农村儿童“失、辍、残”情况,对企业打工人员的子女“上学远、上不起学、监护难”的情况,对农村、企业青年“业余活动单调、学习新知识困难”等情况组织“五老”进行了调研,写出了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报告,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从而使关工委工作由城市扩展到乡村,由教育扩展到企业,由学校扩展到社会。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进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开展。县关工委在组织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小手牵大手”、“老少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同时,把“爱我古县、树我形象、建我家乡”的活动融入其中,培养和增强了青少年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荣誉感、责任感。以主动作为、乐于奉献为精神支撑,推进关工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县关工委10多位老同志编撰了古 县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资助困《关爱》一书。去年年初由“五老”发起,带头捐资建立了县教育基金会。10月,10名老教师自觉组织进入20多所学校进行宣讲活动。多年来,县关工委坚持主动向市关工委、县委领导汇报工作,重要会议邀请市、县领导参加。由于关工委一直把“夕阳事业”作为“朝阳工程”去做,保持了关工委工作的连续性、可持续性。

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关工委为目标,不断推进关工委工作科学水平的提升。一年多来,县关工委认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根本建设,把为青少年服务作为基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促进关工委工作的内在动力,探索并实行了“目标”管理、领导“包乡联校带企业”工作责任制,创新了启发式教育、体验式教育的培训模式。县关工委已成为县上受表彰、市里有影响的先进群众工作组织。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