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的心理健康既会受到生长阶段的影响,也会受到不同阶段生活环境和习惯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正处于心里不稳定和性格尚未定型的低龄阶段的少年儿童身上,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前不久,一位母亲来访,说要给她的儿子做个咨询。她介绍说,孩子正在上高三,高中毕业后即将被安排出国继续学习,可是现在儿子每天还与她同在一个床上睡觉休息,因为儿子离不开她。这让她十分苦恼。
我不禁想到几年前我做班主任时,也曾有过家长反映,已是初二年级的学生了,孩子竟还和他的爸爸“争床”睡觉,只要爸爸出差,孩子就很高兴。
本人朋友的一个远房亲戚,家里有一双儿女。儿子与妈妈同居一个卧室,爸爸单独一个卧室,姐姐单独一个卧室,这是他们家多年来的一个习惯。儿子上高中后,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现在已不能坚持上学。心理医生诊断他是双向障碍症,抑郁、躁狂间歇性发作。或许从精神科方面诊断,这个孩子还会有其他的发病原因,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的家庭生活环境和习惯,对他的成长还是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健康的心理形成,是和人们生长的规律与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的。
据说,老鹰把巢建在悬崖峭壁上,目的就是在雏鹰“应该”离开巢穴的时候,便于老鹰毅然地将长大后的雏鹰踢出巢外;老虎、豹子等大型动物,在幼子成年以后,都要设法将下一代“遗弃”或“抛弃”。这就是低等动物成长的规律。我们人类的成长方式与动物肯定不同,我们的孩子与家庭的肯定不会简单“脱离”;但是每个人都是要独立于社会,独自去面对生活的一切变故。这也是人的成长规律。
作为家长,一定要尊重人的成长规律,科学地抚养孩子健康成长。科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发展是对个体长期发展影响最深远的阶段,改善环境对所有儿童的发展都有所帮助,在2岁左右,改善的儿童获益较大,追赶得更快,发展得也更完整。尽管在早期发展中个体对不利环境非常敏感,但是早期也是具有显著的复原力的阶段。脑发展能力、行为、情绪问题、预防科学等不同发展领域的研究一致强调儿童早期发展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针对文前所述案例类的问题,本人建议:一般3岁的孩子要与父母分床睡觉,12岁以后就该让孩子独自拥有自己的卧室。这样既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也利于孩子的性心理发展。
现在的家庭,普遍为孩子数量少,家长们都高度重视对孩子的关爱。有许多家长从个人心理需求出发,视孩子为自己的“宠物”和“爱物”,往往对孩子们表现出过分的溺爱。其实,就是家长们这些无意识的行为,往往导致孩子形成难以自制的心理依赖症,甚至出现应该能够避免的一些心理问题。
或者我们家长朋友此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那就不要再将责任推卸给孩子,因为我们作为家长是有这个掌控能力的,希望我们家长能够学会做到温柔而坚定的拒绝。如果你的问题真的很严重,那就需要在恰当时间,通过恰当的方式,到专业的心理机构,预约恰当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帮助。
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是家长、家庭、社会的义务,更是我们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愿望。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临汾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长、临汾三中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一个玻璃杯引发的想象
下一篇: “三抓四提五推进” 整体工作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