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一倞为小宝宝做静脉穿刺
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近期举行的“国际护士节表彰大会”上,一位“80后”小护士逐渐成了大家注目的焦点,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技能比赛中,她出色的技能获得了阵阵掌声,一举拿下了“优秀护士”的桂冠。她的名字叫焦一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的一名普通的儿科护士,工作5年来,她从心底爱这些天真无邪的小患者,用真诚的爱为孩子们播洒阳光。
一
焦一倞是“80后”的尾巴,1987年才出生,她说,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护士阿姨的微笑,觉得一身白衣的她们有着世上最美丽的笑容。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焦一倞日记本的扉页上工工整整地抄着这样一首诗:因为有你,婴儿开始了第一声哭啼,因为有你,老人在夕阳下也不寂寞,因为有你,面对病魔我们无所畏惧,因为有你,生命一次次创造奇迹......
2009年,焦一倞踏上了工作岗位,成了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的一名儿科护士。刚工作的那段日子,她的心中充满了忐忑。小宝宝 们仿佛对“白大褂”有着天生的恐惧,看到她拿着针管,止不住地大声哭闹,并挥舞着小手不准她靠近。
这一幕让她很是尴尬,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感到无从下手……护士长发现了这位新手的迷茫,在一次次的谈心中,焦一倞慢慢懂得了这份被称为“白衣天使”的职业,白大褂一穿,所有的情绪和烦恼都抛得远远的。在那特殊的消毒液气味中,焦一倞和自己的护士姐妹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节假日,通过5年的勤学苦练,她娴熟地掌握了各项护理技能,获得了患者家长的肯定和赞赏,逐渐从一个新手成长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老手。
二
众所周知,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因为儿科的患者都是“小不点儿”,患儿表达的能力差,病情变化快,这就要求儿科护士有一身过硬的技术和强烈的责任感。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常抓不懈的一个重点,往往扎一个头皮针需要好几个人的帮助,更多的是还要顶着来自家属的压力。为了减轻患儿痛苦,护士们都努力做到一针见血,努力做好每项操作。
每一个宝宝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也许别的科室不会碰到因静脉穿刺不成功而被家属骂的事情,这种情况在儿科却不足为奇。前几 天,就有一个患儿因为腹泻脱水需要补液,为了方便治疗,需要用留置针,可是由于孩子上吐下泻又伴高温,血管根本就看不见,只能静脉穿刺。焦一倞小心翼翼地为孩子静脉穿刺,可是第一针没有成功。“你们到底会不会扎针”“换人换人,我们的小孩决不让你们当实验品”“不行你就别扎。”妈妈在哭泣,爸爸的表情也从焦虑变成了愤怒。顶着巨大的压力,焦一倞小心翼翼地寻找着,开始扎第二针,此时的她真的好希望能有一双神手来帮忙,别让孩子再受无谓地疼痛了。好在有回血了,慢点送管,成功了,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孩子父母似乎对自己刚才的态度过意不去,歉意地看着焦一倞。焦一倞说:“其实我们跟家属一样着急,可是孩子的血管这么细,不能保证做到一针见血,只有努力做到了。”
三
那天,护理部的人员都像往常一样各自忙碌着。突然,一声焦急地呼叫划破了平静,焦一倞抬眼望去,只见楼道里有人大呼小叫地喊着跑来“大夫!快看看我的孩子……”一个男人气喘吁吁的怀里抱着一个小男孩,从楼道里向值班室跑来,旁边跟着一位同样焦急的老人。
“怎么回事?”儿科主任郭建华着急地问。
那位爸爸语无伦次:“我儿子烧得抽起来了。”只见患儿双眼上翻,口唇发紫。
“体重多少?”“有三十斤。” “水合氯醛7.5毫升灌肠。”郭建华主任边说边把患儿的头偏向一侧,为患儿插入了压舌板,焦一倞迅速抽好药液,“把裤子脱下来。”家长手忙脚乱地为孩子扒下裤子,顿时一股臭味扑面而来,原来孩子烧得大小便失禁,满屁股都是大便。
看此情景,家长也有点尴尬:“要不我先擦一下吧。”家长的眼睛里满是歉意。
这时候那里还顾得上脏呢,焦一倞说:“没关系,先灌肠吧。”边说边迅速操作,7.5毫升水合氯醛顺着孩子的肛门灌进了孩子体内,焦一倞对家长说:“把孩子的屁股捏紧了,包好孩子,先把氧吸上吧。”几分钟后,小患儿安然地闭上眼睛睡着了,脸色也没那么紫了。焦一倞还不忘把一卷卫生纸递给家长。这一连串的动作让家长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家长说“太感谢你们了。”那一刻,焦一倞感到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
工作5年来,类似这样为患儿抓屎挖尿的事情太多太多了,焦一倞已经习以为常了。尤其是做了妈妈后,她的感受更深了,时刻把这些患儿都当做自己的宝宝。“为了患儿的微笑,我们愿意付出所有。”焦一倞和她的姐妹们时刻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我市举办临汾解放66周年纪念活动
下一篇: 唤起孩子们读书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