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新建的日光大棚里,一棵棵玉米青翠挺拔,正在吐穗结子;棚外的田地上,大片的“黑小麦”“绿小麦”麦浪滚滚,丰收在望;远处地里的远志等中药材长势旺盛……这是记者日前在霍州市辛置镇南下庄村的德珠家庭农场内看到的景象。
转型做农业
农场的主人名叫杨德珠,在2008年之前,拥有修理技术的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当农民。“我们这里曾经靠煤矿就可以生活得很好,我的修理铺生意火爆,收入不错。后来国家提出转型发展,我也想到煤矿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突然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新的打算。”老杨说,那年他看到了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想转行搞农业。
从小在外闯荡的他基本没有种地的经验。“你不尝试,永远不知道结果是怎样的。”带着这样的闯劲,年轻的杨德珠从养羊干起,建羊圈、买羊羔,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这一系列的投入让他的资金跟不上,霍州联社辛置信用社及时给杨德珠发放了9万元贷款,他的养殖业步入正轨,他与农信社的缘分也由此开始。
杨德珠从最初的50只羊,在短短3年时间内增加到600只,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能人。“农信社见证了杨德珠的成长,农信社领导换了几任,大家都对这个能人大户很支持。他敢想敢干,还带着其他人一起挣钱。”霍州联社辛置信用社主任赵英博说,杨德珠成立养羊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一起搞养殖。
“特色”拓富路
杨德珠不光敢干、能干,干的“别出心裁”。杨德珠的农场发展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他逐步把周边村的土地流转过来,发展规模种植。目前流转到农场的土地近400亩。
在身边人还是守着传统农作物时,2016年,嗅到鲜食玉米商机的杨德珠决定率先“试水”。“一般村民种的传统黄玉米,秋收后大部分作为饲料卖出,我在网上看到其他城市鲜食玉米比较火,就想着尝试一下。”在他的精心管护下,七八亩“甜糯玉米”“紫黑玉米”丰收了,销路难却摆在眼前。
“那时候大家对新品种不太接受,我就送给朋友们品尝,跑遍周边县市进行推销,大家品尝后慢慢认可了,销售也就自然火爆了,现在的鲜食玉米,采摘下来很快就销售一空。”杨德珠文化程度不高,却爱钻爱学,他认真向农业技术员请教、上网学知识,捕捉最新的信息,他的思路总是很超前。
杨德珠不仅种植鲜食玉米,还同时试种起了特色小麦。“黑小麦、绿小麦营养价值高,相比传统麦子价格更高一些。今年特色小麦的长势不错,下一步我计划买一台深加工机器,自己加工面粉。”为扩大销售,杨德珠不仅重视线下销售,还亲自“试水”电商,在网上推销自己的特色农产品。
踏实干下去
农场的发展越来越好,杨德珠在转型做农民的路上步子更加坚定。
“老话说‘陈小麦’‘鲜玉米’,抓住时机才能抓住商机,这些年不断流转土地,种植规模也在扩大,信用社总是如影随形。”“老杨思维超前,能吃苦、肯实干,是干农业的料,我们相信他。”辛置信用社客户经理杨建军与杨德珠打交道多年,十分了解他的创业经历。2019年,由于严重干旱的天气使杨德珠的玉米歉收,生产一度遇到困难。辛置信用社获悉这一情况后,及时为农场发放95万元的资金,为农场再添动力。
“去年去陕西杨凌学习很受启发,我想搞大棚。现在有了农信社的资金支持,农业部门还把这儿定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我计划下一步建20个大棚,借用科技力量占据鲜食玉米的市场先机。”老杨说现如今他当起了乡亲们的农业技术员,指导大家种植新品种。
对于未来,老杨信心满满,他希望用自己的经验帮助更多的乡亲致富奔小康。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