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哥,我来还这个月的贷款。”“小王,最近买卖咋样?加油干!”……见到贷户王辉(化名)时,霍州联社李曹信用社客户经理刘海伟总想嘱咐几句,他们因工作而相识,现在成了朋友。
王辉是曾经的不良贷款户。命运的坎坷让他损失惨重,更让他内心受到失去诚信的煎熬。王辉是80后,在创业路上曾经激情满满。2010年,正是年轻气盛,王辉从霍州联社李曹信用社贷款10万元,购买了几十头猪崽,风风火火搞起了养殖业,信心满满地忙进忙出,却因缺乏经验、盲目投资栽了跟头。
“技术上欠缺,加之不懂得市场行情,他的养殖场在开办后的第二年就全部赔光了,贷款还不上,还欠了其他的外债。”干了多年的客户经理工作,刘海伟已经和许多贷户处成了朋友,看到王辉这样的情况,他也跟着着急。但是随着王辉的“消失”,这笔贷款形成了不良。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多年来,刘海伟不时到王辉家回访,从其家人处了解到,为了维持生计,王辉到处打工赚钱,但只是勉强维持生活,无法偿还贷款,所以也一直没敢回到家乡。他还特别托家人告诉刘海伟,虽然漂泊在外,但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欠贷款的事。到了2019年,得知王辉回到霍州,刘海伟第一时间去登门拜访。“王辉的命运比较坎坷,创业没成功,打工也没搞出名堂,回到李曹镇是因为他妹妹得了尿毒症,虽然自己家还举步维艰,可王辉说,他不能不管自己的亲人。”刘海伟佩服王辉的担当,帮着他一起想办法。
“哥,你说我搞种植行不行?”“应该可以,这个相对稳定点。”……为了帮妹妹治病,王辉不再外出打工,他把再创业的想法告诉了刘海伟,但是不良贷款却成了他发展的最大障碍。
多年来,像王辉这样的不良贷款户一直是李曹信用社的难题,现金清收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注资盘活需要考虑贷款者实际的发展状况。对于王辉的情况,使用注资盘活的办法也有潜在的风险。“我们多次开会商量,以王辉现有的情况根本无力偿还之前的不良贷款,可是他还年轻,人也勤奋,如果选取合适的项目,只要他肯干肯吃苦,加上我们的监督指导,风险也在可控范围之内,完全可以帮助他走出困境。”李曹信用社主任王仕明分析。。
在经过长达几个月的审核考察后,李曹信用社最终决定,给王辉注资40万,助力其重新创业,再谋发展。2019年5月,王辉听取了建议,开始投资种植白皮松,自从栽下树苗之后,王辉就没日没夜地扎进了地里。“他每天披星戴月地在地里忙活,只要有什么问题就找人请教,还邀请我去监督他,对树苗比他自己的孩子都用心。”王辉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树苗长势良好,他也跟着开心。看着这样的场景,刘海伟也跟着放心了。
“哥,这是这个月的钱。”当刘海伟接过王辉还的第一笔贷款时,打心眼里为他高兴。虽然地里的树苗正在茁壮成长,但是王辉的心情却没能放松,妹妹的病没有起色,贷款的数额还是很大,为了家庭的未来,更为了信任他的李曹信用社,他需要更加努力地去奋斗。
在清收不良贷款的路上,李曹信用社用人性化的关怀和倾力帮助,盘活不良贷款,让金融力量温暖贷户。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