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霍州霍山年馍食品有限公司的蒸制车间内,一名工人掀开蒸箱门,白色的蒸汽扑面而来,馍的香味也随着热气一起冲进鼻腔,整个车间瞬间弥漫着小麦的芳香。
心系“乡愁” 创办企业
“品尝一下,我们的馍都是‘零添加’,绝对好吃。”拿起自家产品,霍山年馍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巍总有滔滔不绝的话,“相比老办法蒸馍,我们的蒸制过程采用200摄氏度新型高温灭菌技术,让年馍的常温保质期从3天提升到60天,冷冻保质期从一周提升到3个月,既保证口感正宗,又解决了保存难题。”
霍州年馍早已名声在外,对于李巍来说,记忆中他的耳畔总有一句俗语“有花馍就有喜事,有喜事就有花馍。”霍州花馍,当地人称之为“羊羔儿馍”,古时的“羊”即是祥,有着“吉祥”的寓意。
李巍是霍州市李曹镇范村人,多年的生意打拼让他收获满满,但他心中总有一个舍不下的“乡愁”。“霍州年馍好吃,但大多都是小作坊生产,缺乏上规模的企业。我想让我们的霍州年馍走出霍州,走向全国,让家乡的品牌叫得更响亮。”2019年,李巍办起了霍山年馍食品有限公司,自筹资金加上从霍州联社李曹信用社的50万元贷款,他将公司选址定在老家,也就是霍州市水源地的李曹镇范村。公司的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两千多平方米,拥有纯手工生产线四条。
尊重传统 大胆创新
在成立公司后短短半年多的时间,生产的产品获得专家认可,顺利获批国家食品生产许可证,并注册“霍家人”商标。为了提高品质,必须在花样上创新,公司特聘花馍艺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雪冰来定点指导制作,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将产品分为年馍、花馍和羊羔馍三类,使得年馍不仅仅能抗饿耐饱,而且可以用于结婚寿宴等重要庆典。5月建厂,11月投产,正赶上年根儿,短短两个月时间销量暴增。
“最近正在为晋城的客户赶制8个祝寿花馍,工艺复杂,师傅需要花费近半个月的时间,做好之后对方会直接上门运走。”李巍说,年馍采用霍州当地优质旱地小麦面粉和水源地的深井水以及传统的天然发酵技术,纯手工精制而成。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备了完整的制作体系。上了《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霍州年馍声名远播,但是要让这一名产走得更远,还需要付出更多地努力。
产销两旺 带动增收
“现在订单纷至沓来,公司发展越来越好,逐渐成为霍州当地的龙头企业。”李巍表示,最忙的时候需要雇用150多名工人。公司主要招收45岁左右的家庭妇女,先后带动周边村百余人就业。
透过可视化的生产车间,可以看到身着无菌服的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在车间内,村民荀玉珍正以“双手开工”的形式揉面,她从家庭妇女变成了工厂工人,钱袋子鼓了,人也越发的自信。“爱人在外面打工,我常年在家照看孩子,在咱这花馍厂上班后,虽然每天要和近4袋面有点累,但是有钱挣、有奔头,我还是挺知足的。”
车间内忙忙碌碌,产品展示区则是花团锦簇。雪白的面和深红色的枣,将各种美好的祝福寄托于年馍。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生日、寿宴用花馍,憨态可掬、惟妙惟肖的动物年馍……由于其具有艺术感的造型,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该公司的订单远销到海南等地。
小馒头也能成就大产业。在霍山年馍食品有限公司的带动下,不仅解决了当地一部分人的劳动就业问题,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霍州人把馍做出了精气神儿,你揉面,我蒸馍,霍州联社则发挥金融力量的作用,助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这一传统的手艺带到各地,让更多人感受霍州年馍的魅力。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