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哞……哞……”隔着圈舍,一进院子就听见阵阵牛叫声。走近一看,几头牛正低着头吃着鲜草,时不时还向外张望,“主人”毋艳军正精心照料者他的这些“宝贝”,一会摸摸牛头,一会给牛添加饲料。在他的精心饲养下,这些牛个个身健体壮,已然成为毋艳军脱贫路上的“致富牛”。
“现在已经脱贫啦!能够赚到钱心情也好了,心情好了身体更好了!”翼城县王庄乡北冶村曾经的贫困户毋艳军看着牛圈里的7头牛高兴地说。大牛悠闲地咀嚼着食槽内的鲜草,小牛犊在牛圈内跑来跑去。
毋艳军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庄稼人,2013年,在打工回家的路上,他骑着摩托车一不小心摔倒,导致胳膊摔断,到现在一直不能干重活,使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失去了劳动力,给家里增了负担,生活非常困难。2014年,毋艳军被村里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面对这种情况,毋艳军也想进行改变。驻村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多次入户调查,和他谈心,了解其迫切的脱贫愿望,得知他对养牛有兴趣,就大力支持。有了乡里和村里的支持,毋艳军很快就买回了牛,经过一年多的养殖,把牛卖出去得到了第一笔收入。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再加上政策支撑、干部支持,毋艳军对脱贫致富更加有了信心。“一开始觉得挣不了钱,不敢多养,经过一年的养殖,也有了经验,就想多养一些,让脱贫的步子迈得更快一些。”毋艳军说,当时家里没有多少积蓄,想多买几头牛却没有钱,在翼城联社驻村金融服务站联络员的介绍下,得知贫困人员贷款有专门的政府贴息,就去乡里的信用社申请贷款,获得了5万元的贷款支持,给我解决了资金困难。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牛卖了以后,有了钱就先把信用社的贷款还上,等再买牛的时候再去信用社借。现在感觉生活有了奔头,日子也越过越好。”毋艳军说,“每年依靠养牛的收入有几万元,一头牛能够卖到9000元左右。”提起如今的收入,毋艳军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北冶村的光照条件非常好,种植苹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养牛以外,毋艳军还种植了5亩苹果树。“现在苹果成熟了,马上就能摘了,今年的收成还不错,能有不少的收入!”正在苹果地里忙碌的毋艳军说。“因为胳膊受了伤,不能干重活,考虑到村里种苹果树的村民挺多,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销路。2015年,我也种上了苹果树,经过5年的打理,今年终于结果了。” 毋艳军说,今年由于刚结上果子,产量不多,但以后会越来越多,又能够增加一笔收入。
“养牛产生的牛粪比较多,把牛粪施到苹果地里,这样苹果树长得好,果子也能多结一些,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毋艳军高兴地说。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