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曲沃县北董乡下郇村的曲沃县盛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内,一袋袋蒜整齐地摆放在院内,工人们不时把蒜倒入机器内,几名工人在自己的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做着自己的工作。“自2019年开始,我就着手建立了这座小型加工厂,现在虽然只有一条生产线,但是消耗量不少,平均每三天就得收购30吨左右的蒜。”该公司负责人刘永庆自豪地说。
销售闯开致富路
在有“晋南蔬菜第一乡”美誉的北董乡,大蒜是下郇村的主打产业,远近闻名,大蒜的种植历史更是悠久,有句顺口溜这样说“曲沃的大蒜香辣黏”。为了改善生活,刘永庆家也很早就加入种大蒜、卖大蒜的行列。“十几岁的时候,家里人把成熟的大蒜编成一挂一挂的,我每天骑上自行车在附近的乡镇售卖。”回忆起年轻时卖蒜的经历刘永庆很是感叹。
“我们村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所产的大蒜具有个大、瓣均、不易破碎、辣味适中等优点,深受大家欢迎,很多外地客商都是上门来拉货,为了能够多挣点钱,我就去外省销售。”刘永庆说,在山东、河北等地方都留下了他卖蒜的足迹。
为了增加收入,刘永庆把村里的蒜集中收购起来,统一销往外地。“在外跑了几年,打通了销路,越来越多的收购商都喜欢买我的蒜,经合计,我就在村里专门收购村民们的蒜,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扩大了我的销售规模。”刘永庆说。
建起工厂事业兴
“一直在外闯荡也不好,还是想在家乡做一番事业。做了20多年的大蒜生意,也了解其中的门路,不能把这份事业丢失。”刘永庆说,他在市场上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买剥了皮的大蒜,就琢磨建立一条剥蒜皮生产线。2019年9月,刘永庆承包了村里的闲置房屋,开启自己的新事业。
厂房建成,生产线就位。“自从生产线开启后,每天要消耗10余吨蒜,剥了皮的大蒜每天的销售也不错,平均一天能够卖出去6吨左右,而且剥了皮的蒜能够卖到每公斤6.4元,比没有剥皮的蒜要高一些。”刘永庆高兴地说,现在他的蒜不仅在临汾地区销售,还卖到了运城甚至省外。
“以前都是把蒜存下来等到价格高的时候才卖,通过现在的模式,不仅能够把剥了皮的蒜卖出去,没剥皮的蒜也打开了销路。”刘永庆说,“自从开始大蒜精加工后,大蒜的需求量就开始增加。为了保证货源充足,必须增加收购量,这段时间正是本地大蒜成熟的季节,要不是曲沃农商银行为我授信了20万元的额度,收购大蒜就会受到影响。”
带动乡亲增收入
“真是没有想到,60岁的我每天还能有120元的收入。”在盛和公司工作的下郇村村民王小虎高兴地说,公司成立后,他就开始在这里上班,虽然每天要工作8个小时,但是一点也不累。他介绍,每天就是往机器里装料,大蒜就在装料口的边上,不需要费太大的力气就能够把蒜倒进机器里,工作也灵活,只要自己没有其他事,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为家里增加了一大笔收入。
“我能做的不多,能为乡亲们提供一份就业岗位,让他们增加收入,我就很高兴。”刘永庆说自公司成立以来,固定的员工有15人,忙的时候还会再招聘附近的村民。
“现在,公司的运营已经正常了,接下来就是再发展新客户,只要增加了客户,我们的生产线还能增加产能,这样就能消化更多的本地大蒜,带动村民发展大蒜产业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为村民们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够挣到钱。”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刘永庆有着自己的打算。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