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吕金龙:生态养羊 “双赢”发展

2021-06-17 09:15:3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走进浮山县天坛镇庞家凹村周强的羊场,在新建好的石棉瓦棚内,离地面80厘米的羊床上有几十只湖羊。“这是吕总专门为我设计的羊舍,羊床距离地面高,羊粪落地直接用于施肥,这样可以保持羊舍整洁干净没异味;这里挂的盐砖还可以给羊补充微量元素。”周强津津有味地介绍着羊舍的设计理念,他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这一切得益于浮山县晨野养羊专业合作社的带动。

  破除困境觅新路

  浮山晨野养羊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9月,占地50余亩,建设有标准化羊舍1000平方米,饲料库房、生活区500平方米,揉草机、饲料粉碎机、混合机等设备齐全,存栏1000只,年出栏商品育肥羊2000只以上。看着如今红火的场面,80后负责人吕金龙难忘曾经的坎坷。

  大学毕业后,吕金龙便进入一家饲料公司,从事饲料配方设计工作,积累了三年经验后,他回乡创业。吕金龙第一次向浮山农商银行申请贷款支持,在和4个合作伙伴成立养羊合作社后,办手续、承包地、盖羊舍……然而初具规模的合作社在2014年遇到了几近毁灭性的打击。“那年暴发的羊瘟,直接导致合作社陷入绝境,甚至在之后的两年间,我一边艰难维持合作社的运行,一边在外打工赚钱。”吕金龙说,那个时期让他突然成熟了很多,然后开始转变养殖观念。

  境况的转变是从他接触到先进的养羊模式及精细化管理流程后。“那年去江苏考察学习,人家的模式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做事应该更加务实,考虑问题也更加全面。”2016年养殖行业回暖,吕金龙扩建羊舍,引进先进的养羊理念,他潜心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改良出生态高床养羊、庭院生态养羊等模式。

  绿色养殖效益高

  “这是我专门设计的‘生态高床养羊’模式,距离地面高,可以保证羊舍环境卫生好,羊得病少,羊粪自然发酵。我们引进的以湖羊和黑山羊为主,产羔多、成活率高,适宜圈养,效益远远高于本地绵羊品种,而且只需要早晚两次填料,节省了人工成本。这种节能环保、投资小、回报高、收益快的模式,获得当地养殖户的认可。”吕金龙表示,为了适应养殖户家庭情况和需求的不同,他专门设计了石棉瓦式和窑洞式羊舍。

  浮山响水河镇尧上村村民马青峰是第一个尝试这一模式的养殖户,自2018年购买9只湖羊后,2019年产羊羔16只,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回本,收益增加的同时,他也在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我发现这个模式挺好,只需要早晚喂草料,其他时间我还可以干点农活,或者出去打工。周边的乡亲们都来我这儿观摩,地里的玉米秸秆还能给羊作饲料,收入多了,还不累。”马青峰笑着说。

  “农户在我们这儿购买羊羔,采用生态高床,我们提供技术指导,羔羊育肥后我们来收购,不愁没销路,前景相当可观。”吕金龙表示,一户养10只湖羊,年产羊羔35只,价值20000元,饲养成本8000元,每年轻轻松松净收益12000元。

  “互利”模式赢未来

  “除了像周强、马青峰这类自养的农户,我们还采用了合作社托养的模式。”吕金龙说,贫困户以政府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牵头为贫困户代养相应数量的黑山羊,经营管理全权由合作社负责,饲料、管理费用由合作社承担,年终收益按合作社盈余分配。2018年带动高村、挂南村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分红,2019年带动高村、峨沟村40户贫困户入股分红,户均年分红达1000元以上。

  除了养殖的扶持,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社每年以高于市场价每公斤6分钱的价格收购玉米,用于羊场制作饲料,多渠道增加农户收入。

  2020年,吕金龙的生态养羊项目被评定为县级重点项目,2021年,他向浮山农商银行槐埝支行申请了80万元贷款,新的羊舍拔地而起,每天进出场区运送羊羔的车辆络绎不绝。

  “未来我们要打造省级精品示范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目标,进一步扩大规模,羊舍扩建到1500平方米,年出栏商品羊3000只。继续采用合作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农户小规模自繁养、合作社回收羊、集中育肥的双赢模式。”对于下一步的规划,吕金龙还想将周边的土地更好地运用,种植玉米和花椒等,再建起鱼塘,生态农场将诞生在不久的将来。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