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来到吉县中垛乡马莲滩村的金瑞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时候,合作社负责人左敏才正在帮客户往车上驱赶售出的牛。左敏才满面笑容地说:“这次卖了8头牛,有20余万元的收入。”走进牛舍中,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悠闲地咀嚼着草料。左敏才养殖的牛品种主要是夏洛莱,优点是生长快、肉量多、体型大等。
今年64岁的左敏才,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依托当地的资源,勤劳肯干,发展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提起他,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这个人眼光长远、有胆量,更有一种不服老的精神。”
抓住机遇 敢为人先
在马莲滩村的周边山上,不仅仅有村民们赖以生计的苹果树,还有一棵棵粗壮的刺槐树,这一棵棵刺槐树点缀在山间和道路旁,既改善了马莲滩村的生态环境,也增加了左敏才的经济收入。“自从刺槐长成后,每年我都能领到10000元的政府补助。”左敏才说。
为保护生态环境,2000年,吉县推出退耕还林政策。“第一年村里发出号召后,我就积极申请,在我们村县承包了1000余亩荒山。”左敏才回忆说,退耕还林是一个好事,承包好荒山后,他就积极联系苗圃供应商,并雇佣村民们上山进行种植。“那时候岁数还不大,每天天不亮就带领村民们上山干活,到天黑才能下工。”
一年多的时间,左敏才承包的山上全部栽满了树苗,为保证树苗的成活率,他每天都会上山进行巡视,对没有成活的树苗进行补种。同时,在植树的过程中,左敏才发现培育苗木是一个不错的赚钱项目,于是他开始自己开办苗圃。“培育苗木是我深思熟虑的,不仅能为我自己提供树苗,还可以把树苗卖给专门搞绿化的公司,最后实在卖不出去的就移栽到山上。”左敏才说,他种植的树苗长成后,除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外,还有一家专门的绿化公司看上了他地里的长得歪歪扭扭的树苗,把树苗全部买走了。
在种植刺槐的同时,左敏才还种植白蜡、白皮松等树苗。截至目前,左敏才共承包了3000余亩地进行退耕还林。
奋斗不止 发展养殖
对于劳累了半生的左敏才来说,他就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在荒山绿化基本完成后,每年除了照顾地里的苹果树,就没有多少活了。他把目光瞄向了养殖行业。“养牛相比于其他的养殖风险小,而且收益也大。”左敏才表示。
经过和家人的多番商议,2018年,左敏才踏上了考察养牛的道路,他先后在曲沃、万荣、河津等地的大型养牛场、交易市场进行考察,最后选定了养殖夏洛莱品种牛。养牛是个辛苦活,但左敏才乐在其中。“每天有活干,不仅心里舒服,身体也健康。”左敏才说,现在对于养牛已是轻车熟路。
“每天早早就要去管理,添加饲料、水等工作,只有让它们吃足喝饱,我才能安心。”左敏才介绍,在养牛的方式上,他选择圈养和散养相结合。在牛场内不仅有牛舍,还有用栅栏围成的活动场地。每天等牛吃饱喝足后,他都会把牛赶出牛舍让它们自由活动一会儿。
“看,那边正在扩大养殖场!”左敏才指着边上正在施工的挖掘机说,他敢这么扩大养殖基地,是因为有吉县农商银行中垛支行的资金支持。正在回访的中垛支行工作人员白苏龙说:“多年来,左叔一直和我们支行有业务联系,每年的退耕还林补偿款都存在我们支行,我们对他也很了解,得知他扩大养殖规模需要申请20万元的贷款,我们正在积极为他办理,像他这样的致富能手,我们肯定会大力支持。”
依托网络 拓宽销路
随着牛的养殖数量增加,销路成了最大问题。以前收购商买牛都是上门查看牛的质量,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已经不需要专门上门了。“只要把需要出售的牛的照片发在微信群里,看中的客商就直接联系商议价格。”左敏才感慨地说。
“以前我很少玩手机,自从养牛以后,就离不开手机,每天没事就在养牛微信群里了解情况,只要有好牛,我就会联系购买。同样,我的牛到了出栏的时候,我也是利用微信便利的条件把牛卖出去。”左敏才高兴地说。
“我们都在一个群里,前两天查看聊天记录的时候,看见左师傅往群里发了几张即将出售的牛的照片,我看着还不错,马上联系他,就直接过来买牛。”前来收购的收购商师老板说,经过实地查看后,左师傅的牛不仅品种好,而且养的也好。他们打算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只要以后有出售的牛,他们就会直接联系。
依托微信平台,左敏才的牛销路一点也不愁。“销路有了,接下来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把规模再扩大,引进更多的牛。现在我也算是老有所乐,不仅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还能增加一些收入。”提起走上养牛这条路,左敏才脸上写满了自豪!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