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三”引领吉县高质量发展

2021-06-24 10:42:5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黄河岸畔雄风劲 征程万里再扬帆

——“五个三”引领吉县高质量发展

远景屯里风电项目

首届山西非遗博览会

春娥养鸡专业合作社现代化养鸡场

兴源牧业有限公司良种牛养殖车间一角

航拍湿地公园

行政村光伏全覆盖

吉县苹果试验示范站马涟滩智慧果业基地

吉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歌唱黄河”大合唱

吉县桑峨牡丹园

太度村乡村旅游旗袍表演

壶口镇克难坡石质山区绿化

曹井小瀑布

“家政式”果园托管

炎黄扶贫旅游公路

  临汾新闻网讯 盛夏时节,吉州大地万木竞秀、美不胜收;壶口岸畔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座座果园枝繁叶茂、青翠欲滴;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山河相依、和谐与共的美丽画卷跃然眼前。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山城小县如今正凭借苹果、瀑布、生态“三张名片”成为万人追捧的网红打卡地……

  从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奔向全面小康……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在全县人民的团结奋斗下,吉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吉县新一届党委、政府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精华,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明确“五个三”的工作思路和要求,提出打造“三色品牌”、实施“三地战略”、推进“三大攻坚”、补齐“三块短板”、锤炼“三有队伍”,扎实推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着力建设美丽吉县、幸福家园。

  打造“三色品牌” 铸就幸福底色

  1985年,一位国家领导人在视察吉县时提出:“每个山区都有自己的优势,希望在山区工作的同志们把本地区的优势摸清摸透,然后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一步一步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奋斗,一定能够赶上甚至超过平原地区。”从那时起,吉县县委便组织了农村经济改革大调研,时任县农业局长朱掌印同志撰写的《要致富栽果树》的建议被县委采纳,在争取到省财政25万元扶持资金后,便开启了吉县苹果规模化栽植之路。时至今日,在历经10余任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接续奋斗,经过转观念、打基础、扩规模、创品牌等发展阶段,吉县苹果已站在了全国苹果产业生态位的最高端,也书写了“右玉精神”的吉县模式。

  其实在吉县,红色苹果、黄色瀑布、绿色生态三张响亮的名片,无不蕴含着“久久为功”的精神特质,更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多年来,吉县各届党委、政府领导坚持以只争朝夕的劲头真抓实干,以恒久之功的韧劲狠抓落实,以勇立潮头的魅力开拓创新,让“三色品牌”成为吉县的为民本色,也成为百姓的幸福底色。

  在苹果产业方面,2020年,吉县全县苹果产业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苹果产量已突破22万吨,产值达12亿元,比2015年产量增加22%,产值增加50%。推出“吉祥吉县、吉地吉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打造的全产业链“家政式”果园托管模式,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十大典型案例。吉县苹果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2021年,吉县正快马加鞭,以建设全国优质苹果标准生产地、全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为目标,坚持“四化四统一”的发展思路,创新举措,加大投入,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广全产业链“家政式”果园托管、有机旱作、5G+智慧果业“三大模式”,健全院士工作站、苹果试验站、果树研究所“三大科技支撑”。投资700万元,实施吉县果业出口平台建设项目,创建出口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安装苹果初加工生产线3条,真正走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旅游产业方面,壶口景区门票收入从2015年的5000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9656万元,增长93%。壶口景区创建国家5A景区已通过了景观质量评审,体制机制改革成效凸显,景区基础建设、服务质量和旅游环境快速提升,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了初审验收。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壶口瀑布5A景区创建,全力以赴迈出文旅融合新步伐,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在生态产业方面,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发展壮大风能、光能、煤层气利用等新兴产业,加大投资力度,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修复造林、天然林保护人工造林、垣面保护等工程,到目前为止,造林面积达10.24万亩,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52.9%,荣获“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称号。

  实施“三地战略” 引领发展航向

  实施“三地战略”,找准经济发展目标定位。按照建设“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地、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全省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发展目标,在完善规范吉县苹果试验示范站的基础上,完善1个专家库、8个技术组、80个指导队的技术指导服务体系,推动全县果园分片包干、层级负责,统一标准、规范管理,真正走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带动全县苹果标准化生产。投资800万元,实施老果园改造5000亩,搭建防雹网2000亩,打造一批示范果园,辐射带动全县苹果生产管理水平整体提升。进一步围绕省市打造“黄河板块”“沿黄经济带”目标定位,壶口瀑布景区加快建成游客中心、数智中心、生活中心主体、核心观瀑区以及导视系统等旅游基础建设;围绕“寻根·铸魂·悦生活”旅游品牌,文化赋能、旅游带动,建设壶口瀑布为龙头、人祖山景区为重点、乡村旅游为主体的全域旅游体系,综合推进康养(夏养)、观光采摘、药茶保健、风情民宿、农耕体验、文创产品开发等项目。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村,培育省级旅游示范村,加大“黄河人家”“回家·悦生活”品牌培育。加快沿黄旅游公路建设,打造“黄河文化廊道”,改造人祖山西口经高祖山至壶口道路,畅通旅游大循环。进一步加强对3个大型光伏电站和79个村级光伏电站的运维管理,支持中石油、中石化、中油中泰公司稳定生产,拓展煤层气产业链,加强对大宁至吉县输气管道工程、陕北至湖北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建设的协调工作,推进西关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前期工作,支持盛平煤业实施年产90万吨矿井生产系统变更项目,支持山西省投资集团九洲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处置中心项目建设,切实提升规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对吉县的贡献率。积极配合做好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前期用地、移民等工作,助推这一重大工程开工建设。

  聚焦“三大攻坚” 攻克三座“堡垒”

  2018年8月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批准吉县与右玉县、中阳县退出贫困县。自此,作为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吉县在全省、全市率先实现脱贫摘帽。一直以来,吉县始终牢固树立“交总账”意识,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

  精准脱贫攻坚战在实现脱贫摘帽后,吉县正采取得力措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加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推行“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生物质”等清洁取暖,加强散煤整治和扬尘、工业废气、柴油货车、餐饮油烟等污染治理。系统治“水”,彻底清理河道“四乱”,进一步扩大县城污水收集率,运行好污水处理厂,建设日处理能力达10000立方米的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对义亭河产业集聚区段进行生态治理,充分保障水源地环境安全和群众用水安全。科学治“土”,实施3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继续抓好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巩固扩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果等。继续实施奖补政策,抓好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强化底线思维,坚持防治并举,及时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全力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切实把安全发展贯穿于各行业各领域工作的全过程。强化风险防范化解。守牢疫情防控“吉县阵地”,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补齐“三块短板” 积蓄发展动能

  “工业经济、城市建设、民生改善”是吉县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工业建设上,持续推进产业集聚区开工建设。吉县产业集聚区位于资源、交通、产业、文化等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屯里镇。规划面积10.5平方公里,规划标准地1.13平方公里,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5个、2.7万平方米,建成区内全部实现电、路、气、网、暖、给水、排水“七通一平”,引进签约项目9个,落地开工项目8个,其中太原制药厂投资25亿元的吉美本草生物制药项目未来将成为吉县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在城市建设上,以“大县城”战略为引领,做大城市规模、做优城市功能、做深城市内涵,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景的旅游新县城。以高起点精心规划,以高标准精致建设。老城区重点加快小府、新华两个城中村改造,小府城中村改造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同步开工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新华城中村改造工程力争今年完工交付使用,改扩建中心广场,增加城市绿地,打造城市亮点。投资8000万元,实施新华西街、滨河路、桥南路改造,配套建设排水、照明、弱电等工程;在文化广场、桥南药材公司、小府城中村新建停车位,进一步提高城区公共服务水平。新城区重点推进信合大楼建设,规划启动吉州大道改造工程,引进社会资本开发上阳庄片区。

  在民生改善上,持续增进群众福祉,全力以赴满足美好生活新期盼。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民生为要,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校舍改扩建工程,设立吉县一中寄宿制初中部,新建小府小学争取秋季开学投入使用;继续完善高中合作办学和集团化办学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医疗服务,全面推进“健康吉县”建设。继续深化县乡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实施县疾控中心建设项目和县中医医院负压病区建设等项目,启动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持续推进文化繁荣,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乡土文化与文创、体验、旅游等相结合的新业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开展文艺创作及展览演出等活动。持续健全保障体系。坚决兜住基本民生底线,持续完善社会救助办法,保障好低保群众、特困人员、优抚对象、受灾群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工作。同时,继续兴办实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教育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提升工程;老城区林雨至二道河桥集中供热工程;县城城市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改造工程;老城区新建停车位500个;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建设县级殡仪馆和县级公益性公墓;实现县乡村信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全覆盖;继续做好为全县建档立卡户26735人代缴医疗保险、为全县城乡70岁以上群众代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十件惠民实事。

  锤炼“三有队伍” 夯实发展之基

  千秋大业在用人,事业成败在干部。吉县始终把锤炼“有情怀、有担当、有作为”的“三有”干部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要务。始终要求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忠诚为政,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铸造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做到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坚持依法行政,始终把法治理念融入政府工作全过程,善于用法治手段推动工作。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更加透明、更加高效。坚持为民理政,始终秉承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善于在困难中开展工作;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在困难中扫除障碍,紧扣目标任务,专班推进、时限倒逼,让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落实。坚持清廉从政,始终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着力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县委实施细则,锲而不舍纠“四风”。厉行勤俭节约,以政府“过紧日子”换人民群众“过好日子”。加强重点领域全程管控和审计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让清正、清廉、清明成为政府系统的鲜明本色。

  吉县一直注重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今年3月,在县党委换届中,注重把“有情怀、有担当、有作为”的年轻干部选拔到基层一线,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历练和成长。通过换届,各乡镇、各部门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清晰,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队伍活力进一步激发,为实现县委“五个三”工作思路和要求,建设美丽吉县、幸福家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河奔流不舍昼夜,百年风华历久弥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吉县广大干部群众将坚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坚如磐石的信念、只争朝夕的干劲、临危不惧的勇气,不忘初心,攻坚克难,奋力推进吉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有实力、有颜值、有活力的“美丽吉县、幸福家园”!

  记者 郑红卫 张春茂

  图片由吉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