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怎么能养好猪,技术是关键!”走进霍州市陶唐峪乡乔沟村时,养殖户周亚文正在新建的猪舍里忙碌。为了做好防疫,他在进出猪舍的时候都会进行全面的消毒。今年47岁的周亚文,从事生猪养殖已有12个年头,一身干净整洁的装扮,与大家印象中的养猪人大相径庭。用他的话来说:“养猪的路走的虽然坎坷,但是一直在不断前进。”
“我曾经也是‘上班族’,年轻的时候在距离我们村不远的煤矿工作。后来下岗了,虽然干过其他工作,挣了一些钱,但长年漂泊不定。为了能有一个安定的生活,2009年,我决定回到老家养猪,用自己跑车攒下的钱盖起了猪圈,买了200头猪仔,搞起了育肥猪养殖。”周亚文说,刚开始的时候劲头特别足,他的猪数量一度突破500头,然而现实情况却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由于缺乏经验,加之市场行情不景气,周亚文的“猪算盘”出现亏损,再加上前期投资大,后期日常运行也需要大量资金,他不得不改变计划。
2014年,周亚文在多方考察之后做出新的决定,育肥猪投资大周期长,且需承担市场风险,何不选择另一种“繁育猪”,这样周期短风险小。“大哥,听说你要扩建猪场?需不需要资金支持啊?”“正好需要,你们来的及时,也给咱参谋一下。”周亚文说,在准备向繁育猪过渡期间,由于周转资金不足,他正心急如焚的时候,霍州农商银行闫家庄支行的客户经理给他带来了希望,经过核实信息和经营情况,5万元贷款很快到了周亚文的账户里。
在养猪业,流传着“赚一年、亏一年、平三年”的说法,除生猪的价格随市场波动外,给养猪户带来最大损失的是疫病。周亚文深刻反思,决心一定要掌握好养殖技术,他开始查阅相关养殖书籍,认真观察记录猪的生长习性,了解掌握其生理特点,通过微信与外地的兽药公司联系,向专业养殖技术人员请教,逐渐掌握了生猪养殖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在那之后,周亚文每天全身心投入到猪场中。无论是拌饲料、喂猪、清猪粪,还是母猪配种、仔猪接产、疾病防疫、猪场消毒,他都亲自上阵,从早上5时左右一直忙到晚上10时才能结束。
凭借着不服输的韧劲和生猪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周亚文的养猪事业逐步发展壮大。2016年,周亚文的育肥猪全部售出,他计划追加投资,全身心投入繁殖猪的养殖当中,扩建猪舍,购买种猪、饲料等,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这时闫家庄支行再次为其授信20万元,助力其稳步发展。“他们总是在关键节点给我帮助,猪场发展离不开农商行的金融支持。”
“这些年来,在技术方面我总结了自己的一套办法,首先关键是要做好防疫,猪舍里面是一天两次消毒打扫,周边环境也要一周做一次彻底地消杀工作,对于猪的科学喂养方面,我会定期给喂一些板蓝根做预防,平时还会给它们吃点胡萝卜补充维生素,总之是一个理念:精心照料,养出来的猪质量绝对差不了。”周亚文说,他的猪场已陆续出栏800余头,仅仅2020年收益就达百万元。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小康路。周亚文主动传授养猪技术给有意愿的村民,目前已有不少村民投身养殖致富路。“近期猪肉市场不太好,我一直在对猪数量进行压缩,同时做好防疫工作,相信很快会迎来转机。”周亚文对下一步的发展很有信心,他觉得养殖行业贵在坚持,技术在手,养殖之路会越走越好。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