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任英晋:精心育平菇 撑起致富伞

2021-07-22 08:58:3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平菇生长气温在35℃以下,一般来说8月份是最佳种植季节。但我的棚经过升级改造,随时能够满足平菇生长的需要。”近日,在吉县吉昌镇西关村平菇种植户任英晋的大棚内,任英晋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滔滔不绝地谈着自己的平菇“种植经”。种菇十余年,他对平菇的生长环境、生长周期等知识都了如指掌。

  咬定目标不言败

  “要想致富,就要不怕失败。”谈起自己种平菇的经历,任英晋颇为感慨。2004年,在政府的号召下,曾经从事水暖安装的任英晋走上了种植平菇的道路。“一开始听说是政府扶持的,还专门在外地聘请技术员进行指导,我对种植平菇就有了想法。”任英晋说。

  种植平菇,场地是不可或缺的。“一开始不能做得太大,选来选去,最终还是决定把自家的院子空出一块地方搞种植。”任英晋说。筹款、购菌种、学习技术……那些日子里,任英晋没有睡过一个好觉,直到项目落地才松了一口气。可是学到的技术似乎依旧欠缺,连续一年不仅没有见到效益,连菌种钱、材料钱都搭进去了,家人也都劝他不要再折腾了。但是,任英晋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他认准的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他瞒着家人又买回了菌种,认真研究,仔细种植,在发菌的日日夜夜里,他几乎24小时都待在棚里。当看到一袋袋菌棒上长出一朵朵平菇,他所有的疲劳和担心都一扫而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任英晋的努力下,平菇到了收获的季节,不但卖到了好价钱,还把前期的损失也补回来了。尝到甜头的任英晋一发不可收拾,又建了两个大棚种植平菇,逐渐扩大规模,年收入达到10万元左右。

  独具匠心育良种

  走进任英晋的温室大棚里,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菌味扑鼻。“这一批菌袋装好已经半个月了,这些就能够扎孔出菇了。”任英晋指着架上的菌袋说,这一批有3000多袋,只要出了菇就闲不下来,每天都要采摘。

  “种植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技术。”任英晋说,在平菇种植中,要时刻掌握温度和湿度。通过对大棚的控制,实现了四季种植。“其他农户清棚的时候,市场价格也变高了,我们的平菇就能够大面积上市。”任英晋说,通过错季种植,可以实现双倍的利润。

  卖平菇赚了钱,但任英晋并不满足。他说:“不会制菌种之前,只能从别人那里购买,增加了成本,辛苦几个月下来,收入并不高。”为了适合本地人的口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任英晋经常上山采摘本地的野生平菇,回来进行培育,依托互联网和书本学习菌种制作,终于培育出了当地口感的菌种。任英晋说:“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节省了购买菌种的成本!”

  依托科技快发展

  2020年,任英晋的三座大棚经过改良选用了保温建材,棚内的喷水设施也换成半自动,能够更好地保持棚内湿度,大棚的卷帘也设成半自动的设施,极大地节省了人力。“以前的大棚光卷帘就需要我和妻子俩人一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只需要按下开关,十分钟的时间就能够卷好,大大解放了我们的劳动力。”任英晋说,自从种上平菇后,为了减少成本,他全家总动员,自从设施改良后,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制作菌棒,采摘平菇。

  “今年,我又把菌棒制作和杀菌车间重建了,这下,我就能甩开膀子使劲干了。由于流动资金不充足,重建时遇到了困难。”任英晋说,“我最初没有想到能够顺利得到贷款,本着试试的态度,没想到最终得到了城关支行30万元的贷款支持。再有半个月的时间,所有的基础设施就全部建好了,一两年我就能够把贷款全部还清。”

  “拓展种植品种,拓宽销售渠道,提升自家平菇的竞争力,将平菇产业做大做强。”谈及下一步打算,任英晋一家人信心满满。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