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徐俊平:搏击市场竞风流

2021-11-18 09:51: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我以前一直觉得,创业是年轻人的事情。没想到我一个50多岁的大妈竟然会走上创业路。”在尧都区屯里镇西芦村主街上的水果店里,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52岁的店主徐俊平捂着嘴笑起来。尧都农商行屯里支行客户经理刘兆勇在一旁称赞说:“你不仅敢于创业,而且做得很成功!”

  徐俊平是土生土长的西芦村人,村中种植白莲的历史悠久,她自小看着父辈们种莲采莲卖莲,结婚后的她又和爱人响应政府号召,盖起了蔬菜大棚。种植、采摘和销售的活儿,总是让他们起早贪黑地忙碌,一干就是十几年。

  随着市场的变化,加之年龄大了体力下降,徐俊平夫妇动了转行的心思,他们先后辗转了很多地方打工。徐俊平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所以能找到的工作不多,不得已只能赋闲在家。“我这一天能干啥呢?”徐俊平说,那段时间她每天眼睛一睁开就开始琢磨,不喜欢打麻将,也不喜欢闲聊,实在想不出这一天该干啥。

  有些焦躁不安的徐俊平,终于在儿子结婚后有了新的目标。“儿子结婚后第二年就有了小孙女,我负责看娃,因为孩子小,儿子决定在本地发展。最开始他只租了一个门面,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进了一些水果卖。但是儿子觉得卖水果挣钱少,而且必须每天守在店里不自由,所以就放弃了水果店,跑去陕西那边打工。”徐俊平说,当时店里的货还有剩余,房租也未到期,儿媳妇忙着自己的工作顾不过来,如果放弃就会造成损失,徐俊平有些踌躇。

  “要不我自己干?”“可是以前没有开过店,我能行吗?”……这些想法在徐俊平的脑海里不断盘旋,在几次思想斗争后,她决定试一试。

  “说到创业,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但是我觉得我也可以试一试,现在提倡全民创业,我在家除了照看小孙女就闲着没事了,倒不如鼓起勇气去创业,既可以增加收入贴补家用,又能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带着这样的想法,徐俊平开始重新张罗起水果店的生意。

  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30平方米的店面,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需要好好规划,对于零经验的徐俊平来说是个严峻挑战。她带着小孙女一起去其他水果店“偷偷”学经验,去市场上洽谈合适的供货商,但最大的困难是资金。“丈夫和儿子在外打工不容易,不能增加他们的负担。既然我自己干,那我就自己想办法。用以前的积蓄,我增加了水果品种,可总感觉店里产品少,缺乏竞争力,所以就想着进一步增加品类。咱农商行给了我很大的支持,2020年屯里支行给我授信3万元,用这笔钱我的店增加了十几种干果零食,吸引了许多客户进店选购。”

  创业最难的,除了资金还有什么呢?徐俊平说,是一边脑海里每天想着怎样筹划生意,一边还要照顾小孙女。“孙女很乖,每天都跟我在店里待着,有一段时间,我尝试着增加了新鲜蔬菜的销售,但由于每天早上需要去市场上接菜,孙女也得跟着受苦,所以我后来就不卖菜了。”徐俊平说,她早上7点开店门,晚上最晚到11点才关门。令她欣慰的是,虽然辛苦,但小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随着水果店生意稳定,徐俊平萌发了新的想法。她看到社区团购平台火爆,就适时申请了提货点资格。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顾客,她反反复复研究手机下单操作。“之前没怎么在网上买过东西,有了提货点这个服务,儿媳妇一下班,我就让她教我,记不住的就写在本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慢慢熟悉了业务。当出现客户不满意的情况,我可以跟商家沟通,同时在客户取货的时候,带动我自己店里的产品销售。”徐俊平已经从最初的忐忑不自信,蜕变成了如今的生意能手。

  “现在儿子媳妇都对我刮目相看,明年等小孙女上了幼儿园,我还要增加一些品类,咱们农商行要继续支持我。”听了徐俊平的话,客户经理刘兆勇说:“没问题!我们农商行一定支持。”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