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这头大公牛,人家给我2万多元我都不卖,留着育种,现在好种牛难找啊。”走进蒲县乔家湾乡乔家湾村的蒲县灵鑫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左麦平指着一头膘肥体健的牛说道。圈舍里120余头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显示出养牛场的生机与活力。
执着寻找富民产业
乔家湾村的村民以前的收入主要以粮食种植、庭院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增收产业较少,如何改变村民们的就业状况、带领村民们富起来,这成为左麦平在担任村主任后一直思考的问题,并为之付出艰辛努力。
左麦平经过深入思考和考察,决定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发展养牛业。得知左麦平要搞肉牛养殖,村民的眼光纷纷聚集了过来,想跟着他通过养殖增加收入。可养殖需要投入的资金大,而且缺乏系统的养殖技术,因此,对于走养殖致富的路子,村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纷纷观望。而左麦平的努力为他们树起了良好的示范。
左麦平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建起了牛舍、买回了牛种。由于没有系统学过肉牛养殖技术,从场地选址、品种选择到消毒防病、饲料搭配等,左麦平走过的养牛之路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开始养殖几十头到后来慢慢发展到上百头,养殖技术逐渐成熟,左麦平心中有了更大的构想。他信心满满地说:“我要通过自己走过的成功养殖路,为村民们闯出一条致富的道路来,为他们提供好的养殖技术和环境。”
精心打造专业养殖
从2012年养殖场建成至今,左麦平的养殖场累计出栏肉牛已有千余头。他说:“以前以育肥为主,现在以繁殖为主,每年能够出栏牛崽50余头,年收入能够达到50余万元。”
产业发展要成气候,专业化指导和管理少不了。为了能够把牛场发展好,左麦平经常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同时在专家和技术员的指导下,掌握肉牛养殖的防疫防病等技术。“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这样养殖和管理才能够跟上去。现在,我时常在手机上查看一些好的养殖技术。”左麦平说,尤其是如今他是以繁殖为主,好的种牛更需要精心选择,从而保证牛的品种会越来越好,价格才能够卖的更高。
好的场地是养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2013年,我就在村里流转了一块场地,专门用于养牛。”左麦平说,现在的合作社是一个集配种、饲养、草料加工为一体的示范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有固定员工3名,养殖西门塔尔和夏洛莱品种牛120余头。
如今,在左麦平的努力下,通过养殖延伸产业链,盘活了大山经济。“由于我的养牛场大,需要的草料多,村民们地里的玉米秸秆为牛场提供了充足的草料,牛的粪便还能作为粮食种植的有机肥,为部分村民提供肥料,形成了良好的循环发展新模式。”左麦平高兴地说。
农商支持一路相随
蒲县农商行乔家湾支行作为当地“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为辖内群众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金融服务。在左麦平养殖发展的路上,同样得到了乔家湾支行的大力支持。
“乔家湾支行在我发展的路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2016年,由于养殖场发展需要,我申请了20万元的贷款支持。”左麦平回忆起当初的情景依旧十分感激。今年由于受雨量过大的影响,左麦平养殖场里的储青池和部分牛舍被冲毁,为了做好灾后恢复工作,他又获得乔家湾支行25万元的贷款支持。
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已经成为农村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左麦平通过“合作社+农村”的方式,逐渐将养殖产业拧成了“一股绳”,让养殖场更是直接或间接带动了许多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已卸任的村主任左麦平把全部精力注入到合作社的发展上,提起下一步的发展,他表示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圈舍,增加育肥牛的养殖规模,同时继续做好繁育,为周边的村民提供良种,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养牛产业。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