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农商行支持丰冠源合作社发展侧记

2022-02-17 10:20:5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李姐,你的贷款已经办好了,有什么不清楚的随时咨询我们。”“太好了,这么多年多亏了咱农商行的支持,我们才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你们的服务顶呱呱,让我省心方便。”在大宁农商行的办贷大厅里,大宁县丰冠源养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俊兰接过大宁农商行营业部总经理马鹏鹏递过来的单据,完成了新一年贷款手续的办理。

转行搞养殖

  李俊兰说,她曾是上班族,后来成了小山村妇女创业的第一人,多年来历经风雨,收获满满,金融力量的注入让她的创业之路走得更为坚定和踏实。

  每天天刚擦亮时,位于昕水镇大冯村的丰冠源养猪专业合作社内,负责人李俊兰经过全面消毒后走进了猪场。此时的全自动设备已经为猪崽投放了第一顿饲料,自动清粪机等设备也在有序工作。李俊兰时而蹲下,时而站立,一番仔细查看后,2000余头猪的生长状况了然于胸。这是她13年养殖经历形成的习惯。

  2008年,李俊兰夫妻成立了合作社,建成了占地20亩的养殖场,最初只有100头母猪,经过他们的努力,仅1年时间,存栏就达到了近2000头。“那个时候养殖还是老一套,我们技术不成熟,虽然猪的数量在增加,但是却对防疫一点也不上心,结果因猪场外来人员频繁出入,导致猪发生病毒性感染,死的最后仅剩余36头猪。”这个残酷的后果给了李俊兰当头一棒,让她一度陷入倒闭的危机。

  “那时咱大宁农商行及时给予贷款支持,让我得以渡过难关。从那以后我把防疫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做到不遗漏一个环节。2012年我把养殖场搬到了大冯村,面积也扩大到40亩地,而且还购进了全自动养殖设备,饲料投放、粪便清理都是自动进行,节省人工的同时,让科技护航养殖发展。”李俊兰说,在这样精心的管护下,猪场存栏量一度达到5000余头。

倾力助农富

  李俊兰说:“搞养猪投资较多,市场波动大,有着一定的风险,但是有县委政府的政策和大宁农商行的金融大力支持,我这一路走得还算是顺利。我通过参加县上组织的养殖业技术培训班,学习到了新的技术,科学饲喂,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就能把养猪事业做大做强,我也要带动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好。”

  “丰冠源合作社是我们大宁县的养殖龙头企业,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心系广大贫困群众,把帮助贫困群众通过养殖增加收入作为自己应尽的一份社会责任。我们作为地方金融主力,也一直在倾力帮扶合作社做大做强。”营业部总经理马鹏鹏介绍,丰冠源合作社在2014年、2015年先后为230余户贫困户免费发放种猪50头左右,为大宁县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大宁农商行不断跟进企业发展,在2016年底为其授信300万元贷款的同时,将定制化的金融服务送到企业负责人的心坎上。

  50岁的贺保科从建场之初就在合作社工作,已经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技术负责人。“以前到处打工,都是力气活,在猪场工作,每年都被派出去进行技术培训,现在我不仅有稳定的收入,而且还掌握了过硬的养猪技术。”贺保科盯着眼前猪场监控的屏幕,仔细观察每块区域,随时做出处理。

绿色新路子

  如今,丰冠源养猪专业合作社占地3000平方米,存栏母猪150头,年出栏3000余头商品猪。“‘成绩’好看,但是技术始终是不能丢的,而且还要不断突破!”李俊兰表示,大宁倡导果树种植,她就有针对性地推广“猪-沼-果”户养模式,带动鼓励果农在果园周边发展养猪业。在她的带动下,先后培育出6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此也形成了“猪-沼-果”养殖模式相互扶持、相互依托、相互带动的格局。

  对于养殖模式的尝试,李俊兰的脚步从未停止,为了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益,她试着进行绿色养殖方式。“现在人们对于健康、养生越来越重视,绿色养殖市场肯定前景广阔。我就往这个方向发展,试养土杂猪,虽然养殖周期长、风险大,但是效益可观,也算是新的转型发展吧。”李俊兰笑着说,他们的每一次发展都离不开农商行在背后的支持。大宁农商行在2019年为她授信180万元贷款,让绿色养殖能够落地见效。

  大宁县诚杰合作社就是在丰冠源养猪专业合作社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引进了土杂猪品种,而且已经初步见到了效益。负责人赵安生正在猪圈里忙活,他高兴地说:“绿色养殖让我们找到了发展的新路子,加上农商行的支持,这发展不用愁!”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