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市朱文兵:石磨焕生机 香飘致富路

2022-03-03 10:08:3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锅盖掀起的瞬间,升起白茫茫的蒸汽,热气腾腾的馒头新鲜出炉,朱文兵熟练地装入竹篮,转身端给前来回访的霍州农商行什林支行客户经理朱君峰品尝。“朱师傅,你这面做出来的馒头真好吃!”“这也是因为有你们的大力支持啊!”霍州市退沙街道许村朱家石磨坊主人朱文兵发自肺腑的感言背后,是金融服务为创业者带来的奋斗动力。

  在熟人眼里,朱文兵是个有想法的人,敢于想,也敢于做。“这些年家乡变化很大,尤其旅游业的发展,让我这个常年在外打工的人急切地想回乡发展。”朱文兵说,带着对现代人饮食健康的思考,他前往河北、湖北等地考察,再结合许村自身的特点,最终在2020年毅然决定开始自主创业之路。

  “在‘快节奏’早已成为社会发展主流的今天,想品尝一口‘慢节奏’生产出的石磨面粉,对广大消费者来说简直是一种奢望。现在的人们并不愁吃不饱,而是发愁如何能吃得更好。”在朱文兵谋划阶段,霍州农商行什林支行第一时间上门对接,第一时间为其授信3万元,为他起步助力。朱文兵投资上马了石磨坊项目,利用传统低温、低速的方式,生产没有任何添加剂的绿色石磨面粉。

  朱文兵介绍,石磨面粉之所以价格高,是因为市场上销售的普通面粉基本都是利用现代化手段,在高温、高速环境下生产出来的,不少营养成分都被人为破坏,品质大打折扣。“用传统石磨以低温、低速研磨出的粗质面粉,经过了多遍研磨筛、长时间醒面、提纯调配、自然晾面等多道复杂工序,最大程度保留了小麦中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不仅营养价值更高,而且口感柔韧、口味更佳,能吃出儿时的‘麦香味’,更符合现代人需要吃些粗粮的健康理念。”

  彼时的朱文兵沉迷于原汁原味的加工技术研究,在位于许村大家沟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厂区内,相继加工出小麦面、玉米面、杂粮面等产品,然而优质产品的诞生,面临最大的难题是销售。“为了吸引客户,我想方设法去宣传,通过蒸馒头、煮面条免费品尝的方式进行,很多人在吃了之后都赞不绝口,后来咱们霍州市政府、新闻媒体、村委都帮助我宣传,慢慢的小有名气,销量也有了起色。”朱文兵说,石磨面粉售价虽是普通面粉的一倍多,却并未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成为供不应求的畅销货。

  “创业哪有不难的,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但是有大家帮忙做宣传,有咱农商行的大力支持,我这事业一天一个变化!”朱文兵说,他自己设计了专属包装,从厂家直接定制。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不足成了制约他发展的“老大难”。

  “朱师傅别担心,你的发展一直不错,咱们农商行一定会鼎力支持的。”朱君峰的话,让朱文兵感到很温暖。2021年,经过实地调查了石磨坊的资产和经营状况后,什林支行经过严格的信息审核,最终为朱文兵授信15万元,这给他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朱文兵一心想打造农产品深加工绿色品牌,扩大销售渠道,为此他专门注册了“许村朱家石磨坊”品牌,这也是朱文兵多年来的创业愿望。此外,他还借助淘宝、快手等网络销售平台进行销售,让带着泥土香的“石磨”面粉成功走出村庄,成为一款“网红”产品。

  在忙于创业之余,朱文兵还不忘做公益活动。在得知河南新乡有水灾时,朱文兵当即加入送物资的队伍,将两车馒头送到当地,还主动当起了志愿者。“我做事大家给了我很多帮助。大家有困难了,我肯定得帮忙!”

  古老的磨盘在朱文兵手里又重新焕发生机,走出一条致富的新路子。从石磨坊开办至今,除现做现卖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外,周边地区的饭店、农家乐餐馆常年订购朱文兵生产的五谷杂粮。朱家石磨坊生产的五谷粮受到了北京、天津、四川等地人们的青睐,也为霍州市的旅游产业增添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旅游产品。

  如今,小石磨“磨出”了朱文兵的新生活,让他增收致富信心满满。“刚刚接到一笔1500多公斤的订单,我得加紧生产,保证质量的同时,给人家及时交货。下一步我准备升级机器设备,让面磨得更白、更细,打造许村石磨面粉的品牌。”谈起未来的发展,朱文兵信心满满。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