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芳菲四月的一个清晨,家住吉县吉昌镇大田窝村的养殖户张智林一大早便忙活起来。“我有25亩苹果园,目前家里还养着300多头猪。今年年初想扩大养殖规模,但进饲料、买猪崽样样都需要钱,当时资金不足的我,心里特别着急。”面临资金短缺的棘手问题,张智林焦虑万分。
得知这一情况后,吉县农商行城关支行客户经理白建华主动联系到张智林,经过实地考察后,马上为其办理贷款手续。经过严格的审核流程之后,张智林的50万元贷款资金成功发放。随着贷款资金的到位,困扰张智林多日的资金问题顺利得到了解决。“我和咱农商行的情谊深厚,他们总能在我遇到困难的节骨眼雪中送炭,对于我们发展产业的人来说,金融力量的支持弥足珍贵啊!”张智林感叹地说道。
张智林说,12年的从军经历让他不怕吃苦,多年的养殖经验又让他不断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养殖户。2009年,复员回乡后的张智林立刻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占地1500平方米的养猪场拔地而起,他的养殖事业也风风火火干起来。然而,张智林的一腔热情被无情的现实泼了冷水。“由于养殖经验少,加上我在管理上的疏忽,导致猪场里100多头猪都生病了,不久之后猪场里就剩下几十头,损失惨重。”说到第一次的挫折,张智林仍心有余悸。正当他因受到打击心情沉重时,吉县农商行城关支行的工作人员上门了解情况,当即为他办理了3万元贷款支持。自此,张智林和吉县农商行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养殖事业发展的路上,从3万、5万到10万元贷款,一路支持给了他发展的信心。
2015年,张智林担任了前德村村委会主任,深感责任重大的他一心想带领村民一起致富。“我率先带头成立了合作社,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养殖失败,我便和一个战友合作搞养殖,战友负责外出去学习养殖技术,我则负责管理好猪场。”张智林表示,在技术的加持下,他对养殖越来越有信心,也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
“在懂得技术的重要性后,我不再只是专注于猪长得多肥,而是怎样才能在做好防疫的同时让效益稳定提升,那就是不仅养好猪,而且得判断好市场。”2019年张智林和战友扩大了猪场规模,购进80头母猪,做防疫、接生、时刻观察……在张智林不分昼夜地精心照料下,猪的数量不断增长,最多的时候存栏量达到了500余头。
规模大了,猪场稳步发展,张智林则思考起了新的问题。“猪场每天不仅要消耗几千斤的饲料,而且会产出很多猪粪,必须利用好才行。我首先用到自己家苹果园里,经过发酵后的猪粪对果树生长很好,但是量大了就不好操作了,而且我的果园用不了那么多,所以就免费送给附近的村民用。”张智林说,村民们看到他的猪场发展良好也有了养猪的想法,他就建议村民在吉县农商行贷款,然后入股到合作社,这样集中科学的管理,既减少了村民的养殖风险,也壮大了猪场,先后有16户村民入股,村民通过分红增加了收入。
“多亏吉县农商行的信贷资金帮助,不然我现在也发展不了这么大的养殖规模。”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再加上市场不景气,张智林出现了流动资金紧张的状况。为了帮助他渡过难关,城关支行及时为他提供了20万元的资金支持。他感慨地对朋友说,农商行不但服务热情,而且办贷越来越方便快捷。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