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我们的规模是小点,但金融服务的担当却一点也不小!”面对荣誉墙上闪亮的“临汾农信社2021年度先进集体”奖牌,吉县农商行西关支行行长史彩香自豪地说。作为吉县农商行各支行中一个规模较小的机构,西关支行做活做足金融服务大文章,充分展现了“小”支行也可以有“大”作为。
◆“小窗口”服务大民生
在西关支行不大的营业厅里,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络绎不绝。为了让业务办理更加高效顺畅,副行长赵芹华临时“客串”起了大堂经理的角色。
“小姑娘服务可好了!我们年纪大了,说一遍我们听不明白,她就跟我们讲两遍、三遍,一点也不嫌麻烦。人多的时候,就把我扶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可好呢!”前来办理社保卡业务的李大爷称赞道。由于前来营业厅办理业务的客户中有许多是老年人,需要工作人员耐心沟通。“尤其是对一些行动不便不能前来的老年人,我们会提供上门办理服务。”赵芹华介绍说。前不久辖区西关村一位70岁的居民家人前来求助:老人忘记了银行卡密码需要重置,但本人因常年卧病在床无法到营业厅办理。赵芹华立刻带着一名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及时为老人解决了难题。
除此之外,代付农民粮食直补、占地补贴、独生子女补贴,代收天然气等生活服务,春节上门送春联……西关支行发力“小窗口”,把各项服务做得周到细致。“我们的工作既要做勤、做细,还要做暖!”史彩香动情地说。
◆“小圈子”撬动大业务
西关支行原本只有储蓄业务,在2021年新增了信贷业务。“如何开展全新的服务?如何增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史彩香说这是她经常思考的问题,“我们必须结合自身服务亮点,通过认真分析城乡金融市场的特点,开展实地走访,解决客户的需求。”
经过调研,他们发现:许多客户已经习惯了其他金融机构的服务,加之农商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业务大同小异,怎样才能突出重围呢?“说到底拼的还是服务,我们需要做到‘多说一些’‘多跑一点’,才能赢得一些优势,再用真诚服务去感动客户。”为了开拓业务,史彩香亲自带队去跑客户,虽然十分辛苦,但他们依旧坚持不懈地去开展这项服务。
“他们的精神真让人佩服,来我这跑了无数次,每次都不厌其烦地给我讲业务。后来我就试着办了他们的业务,用了以后觉得是真的方便。”在城区经营百货批发门店十几年的王海英感慨地说。她之前用过很多收款码,在用了“晋享e付”二维码后,产品的快捷便利让她印象深刻。在2021年成功获得20万元的授信额度时,她更是喜出望外,“我以为贷款手续很复杂,要好长时间才能申请下来呢!没想到农商行效率这么高,帮我解决了大问题!”现在,王海英不仅自己成了农商行的忠诚客户,而且还积极向身边人宣传、推荐农商行,俨然成了农商行的“编外代言人”。
在史彩香的微信上有很多微信群,“我们会在群里给商户提供一些即时的行业内资讯,对客户咨询随时答疑解惑,增加客户的粘性。这些‘小圈子’里也有大业务的!”史彩香深有感触地说。
◆“小团体”凝聚大力量
“‘一个网点就像一个家庭,只要齐心协力,日子就能越过越好。’这是我们行长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们也在平时的工作中体会有深刻体会。”客户经理崔亮深情地说。初到西关支行时面对开拓全新市场的压力,令他手足无措,但团队的温暖又给他带来了无限动力。
2021年,西关支行延伸服务范围,前往吉昌镇大田窝村开办了苹果仓单质押贷款业务。“经过我们的努力最终成功营销了3笔,但这种产品的服务周期长,而且需要经常到现场查看。在苹果销售的季节,我们每周都需要来回跑近30公里的路程前去办业务,但是从没有人喊苦、喊累。”史彩香说,客户经理崔亮做了手术都没有休息,副行长赵芹华更是无暇照顾年幼的孩子……所有员工的努力有力推动支行业绩实现了大幅增长。
“荣誉不能永远伴随,我们必须立足当下,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服务!”史彩香表示,支行将一如既往地根据员工自身所长进行合理分工,紧抓晨夕会的关键节点,让员工能够更好地投入工作之中,凝聚起团队力量,扎根一方沃土,服务好一方百姓。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