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大家加把劲,再装上一车,客户等着要。”“快拿个袋子过来,这袋满了。”……
8月12日,走进侯马市张村街道办事处观庄村的一处菜地里,农户们忙得热火朝天。正是大田蔬菜收获的季节,冬瓜、南瓜、洋葱等蔬菜被采摘装袋,“今年行情不错,种植面积扩大了,再加上有了新的销售渠道,收入相当可观,多亏农商行信任咱。”说这话的是侯马市三绿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年生,他对侯马农商行张村支行多年的支持十分感激。
上阵“父子兵”
袁年生与两个儿子在家乡土地上同心合力创业。老袁身上体现着老一辈农民朴实勤劳、踏实肯干的可贵品质。“人不负土地,土地必不负人”,这是老袁的口头禅。由父子仨共同经营的侯马市三绿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如今已流转土地1000亩,一年三季粮蔬组合,种完粮食套种蔬菜,同时还养殖500余头猪。小袁兄弟头脑灵活,对“致富”有独特见解,在观庄村建起了菜市场,销售自家的蔬菜。
“我父亲搞种养殖,我来做好管理和销售,用时髦话说叫做长产业链。”谈起生意经,儿子袁升昊很有心得,“我一方面能帮父亲打理地里的农活,还能帮助父亲对外销售,当时听父亲说农商行给予了扶持,所以我的所有银行业务全转到了农商行,图的就是放心”。
在父亲的支持下,袁升昊也在张村支行贷了10万元,承包土地种植蔬菜、玉米,盖市场大棚,父子合力建起了自己的“产业链”。“我们在销售自家蔬菜的同时,收购部分蔬菜水果在市场销售,还带动吸引其他村民来这里卖菜,已经初步形成小市场规模。我还把部分种植的玉米做成饲料养猪,初步形成优良肉质猪养殖规模。”如今袁升昊也成了村里的种养大户,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农信常相伴
在一般人看来,蔬菜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需求,种植蔬菜赚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过,想顺利挣到这笔钱并不容易。在袁年生创业初期,因资金周转遇到了难题,想了多种办法都一筹莫展。最后,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到侯马农商行张村支行申请贷款,银行负责人详细询问了其生产经营状况,并通过张村办事处及村“两委”多方了解其发展前景,得知他是一位踏实肯干、创业干事的人,于是立即安排专人上门进行贷前调查,仅用了三天时间就为其发放了50万元信贷资金,确保了其农业项目能够及时推进。
在搞好种植的同时,袁年生也一直在搞养殖,然而2021年仔猪和猪饲料价格猛涨,而生猪价格又在下跌,养猪成本飙升,只有扩大养殖规模才能降低人工成本,求得发展。张村支行又为他扩大养殖规模送去了助力,授信增加到150万元,袁年生当年就建起了新的养殖场。
“在2019年3月,我们合作社种植的西瓜秧苗遭受寒潮损失惨重,那个时候张村支行立即为合作社增加授信资金10万元,帮我渡过难关,种植产业才能重新走上正轨……”直到现在,袁年生逢人便说农商行“雪中送炭”帮了他,再加上两个儿子的加入,农业产业做的风生水起。
2021年秋季,受强降雨影响,本该在国庆期间收获玉米、蔬菜的袁年生父子犯了愁,他们有近300亩玉米和白菜地被水淹,让他们遭受了不小的损失,正当父子一筹莫展时,一个电话瞬间让他们觉得安心。“袁师傅,我们已经启动了‘金融支持救灾减灾专项行动’,全力支持防汛抢险及灾后重建工作。这次您种植的近300亩玉米和白菜受损较大,我行将为您追加授信20万元。”电话里张村支行行长尹荣的话给袁年生吃了“定心丸”。
蔬菜馈乡邻
时间来到2020年,当袁年生了解到因受疫情影响,各类蔬菜不能正常运输供应,周边许多群众家中储备蔬菜已经用尽。“大家都急需采购生活物资,我手头正好有各种各样的冬季蔬菜,于是就想着送给周边乡亲,没想到不光得到家人支持,而且政府和农商行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袁年生将送菜计划汇报给村“两委”,并在村干部及侯马农商行工作人员的精心组织下,把3500公斤大白菜、750公斤胡萝卜等无偿捐献给乡邻,听到村民的称赞,袁年生则表示:“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像当年在事业上遇到资金难题,侯马农商行及时帮助了我。困难的时候,大家要互相帮忙。”
“这么多年如果没有农商行的帮扶,我们也不会把这小本生意做大、做好!”袁年生父子表示,在产业壮大的同时,还“顺道”带动周边群众干起了种养殖业,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缓缓拉开……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