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每一次服务都要做到问心无愧!”虽已是历经三十余年风雨的农信老兵,但每天面对繁琐的工作,刘心瑞依旧热情似火、初心不改。刘心瑞是侯马农商行张村支行的一名客户经理,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背包精神”的内涵和真谛,书写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目前由他负责的贷款客户132户、余额7580万元,均能够正常还贷结息,没有一笔形成不良,今年7月,他被省联社临汾审计中心授予“信贷转型标兵”称号。
严把信贷第一关
为人耿直、作风严谨,这是同事和客户对刘心瑞一致的评价,体现在工作上就是对于信贷风险的严格把控。
“按照规章制度去发放贷款,这是我们每一名客户经理的原则底线。”刘心瑞说,自1991年进入农信系统以来,他始终坚持扎根基层一线,以行为家,爱岗敬业,默默耕耘,成为老百姓熟悉和信任的人,而且他从未放松对信贷风险防线的坚守,坚持合规办理每一笔贷款,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工作,切实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曾经刘心瑞有个亲戚因想发展种植需要资金,找到他申请贷款,刘心瑞经过调查发现其有不良记录,虽然对方多次软磨硬泡,但他依旧坚持原则没有发放。”张村支行行长尹荣说,像这样的情况在刘心瑞的身上还有很多,但刘心瑞说:“我要将制度放在最前面,把制度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把好信贷第一关!”
勤问、细查、多回访……在这样的严格把关以及及时、严谨的后期跟踪下,刘心瑞把贷款发放到了真正需要资金的群众手中,既带动了他们增收致富,又保证了农商行资金安全。
心系乡亲送贷忙
今年以来,由刘心瑞审核投放贷款38笔、金额1280万元,新增贷款投放笔数和金额均在全行位居前茅。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刘心瑞在村路小巷里不断奔走的脚步,也是他创新工作做法的见证。
“今年年初,因疫情影响,辖区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出现了集中返乡的情况。他们回来后因为暂时找不到工作而苦恼。我在下乡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就鼓励他们尝试发展养殖,帮他们联系养殖户学习经验,还将助农贷款资金第一时间发放到位,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刘心瑞说,在这些返乡创业人员之中,他发现有人可能因错选项目形成风险,就给出中肯的建议,既避免了客户受损,也降低信贷风险。
“时代在变,信贷工作也在变,如果我不变,那就干不好这份工作。”刘心瑞表示,虽然多年的工作经验使他学会了与老百姓沟通,但如果业务素养不过硬也会给信贷工作团队拖后腿。因此随着“线上+”科技的日渐发达,刘心瑞积极学习电子银行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带领年轻员工下乡绑卡、拓展商户,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在他的带动下,张村支行电子银行业务均较快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目标。
助困解难优服务
“他能想到我们前面,还能帮到点上!”侯马市张村街道办事处大南庄村村民张根明感慨,他从事运输行业近20年,农商行一直是他发展的后盾。由于近期燃油及车用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物流运费成本节节攀高,经营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刘心瑞知道之后,就立马对村里像我一样经营大车运输的人员进行了统计,针对各自资产实力和经营状况分档评级,并按照评级标准确定贷款金额,很快把贷款发放到我们手中,这真的是‘雪中送炭’啊!给我授信的30万元不但解决了资金周转的难题,而且使我有了渡过难关的信心。”
服务是金融行业的生命线。多年来,刘心瑞扎根基层,服务三农,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服务意识,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
“你得和老百姓多沟通,知根知底了才能干好工作。”日常工作中,刘心瑞始终和客户打成一片,从内心为客户着想,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以心换心,真正做到为客户排忧解难,用心诠释着“老百姓自己的银行”的涵义,用勤奋和汗水为农商行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畅任杰